出自:《論語》
顏元問任。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壹日克己,天下歸仁。為仁,自己和別人呢?”
顏淵道:“目的何在?”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元說:“雖然我的嘴不敏感,但請用英語說。”
“克己復禮為仁”是孔子關於什麽是仁的主要解釋。在這裏,孔子以禮規定仁,按禮辦事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禮是建立在仁的基礎上,靠仁來維持的。仁在內,禮在外,兩者緊密結合。
這裏其實有兩個方面,壹個是克己,壹個是互惠。克己,就是通過人的道德修養,自覺遵守禮儀規則。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貫穿《論語》。?
擴展數據: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集,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直到戰國初期。全書* * *由20章492節組成。它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這本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壹,與《大學》、《中庸》、《孟子》壹起被稱為“四書”,再加上《詩經》等“五經”。
《論語》在古代有三個版本,古論、魯論、齊論。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