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語原來用來形容書法的力量,現在用來形容對文章的深刻見解。出自張懷瓘的《書端·王羲之》。穿透點的同義詞有:穿透紙的背面、鐵畫銀鉤等。反義詞有:驚鴻壹瞥、管中窺豹等。"
“開門見山”的典故
東晉明帝有壹次去京都建康北郊蓋舟山祭拜土地神,讓王羲之把奏章寫在壹塊木制的祈禱板上,然後派人去雕刻。雕刻師把木板壹層壹層剝開,發現王羲之的墨汁居然滲透到木板深處,剝開三分厚才看到白底。關裏道士對他的書法仰慕已久,要他寫壹本《黃庭經》作為交換。
王羲之很喜歡那些鵝,就答應了。於是王羲之為關禮寫了壹首《黃庭經》,道士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還有壹次,當時的皇帝去北郊祭祀,讓王羲之把自己的賀詞寫在壹塊板上,然後派工人去雕刻。雕塑家雕刻時非常驚訝。王羲之的書法和筆法,其實滲透到木頭裏不止三分。
他贊嘆道:“右軍將軍的話真是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