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義必自斃?
[拼音]杜姓
【解讀】壞事做多了,結果就是想死。
【出處】《左傳·尹公元》:“多行不義,自縊,媳婦等之。”
中國有句話叫“多行不義必自斃”。據說這句話出自東周時期在新鄭建立國家的鄭的君主之口。西周春秋時期,東遷洛陽後,遷都郭村,為區別鄭與陜西,又稱新鄭(今鄭州新鄭)。又在新鄭(今鄭州滎陽)西北建立荊襄城,並在治邑(今鄭州街)設置關卡。鄭漸漸變強了。不久,鄭武公的妻子吳江生了壹個兒子,因為不是自然出生,取名為生茂。吳江不太喜歡這個兒子。幾年後,吳江又生了壹個兒子,取名淑端,吳江很愛他。隨著兩個兒子的成長,吳江經常在鄭武公面前稱贊段叔叔的能力,並要求他成為王子。然而,鄭武公認為錯生沒有錯,他仍然立錯生為太子。公元前743年,鄭武公病死。13歲時,生茂繼承了王位,即鄭莊公。幾年後,吳江見段叔長大了,就讓莊公封城給段叔,莊公拒絕了。吳江也要求封荊襄城給段叔,莊公只好答應封荊襄城給段叔。段叔到了荊襄城後,召來京城大舅,招兵買馬,修築城墻,準備作為謀反的基地。莊公早已識破了段叔的陰謀,卻在群臣面前說:“段叔是我的兄弟。兄弟不可隨隨便便起疑心,以免傷了兄弟情。”私底下,兒子金鹿獻上壹計:“將來叔父與吳江合謀,早有準備,叔父強大,難收拾。”莊公曰:“讓叔去做,不理他,多行不義必自斃。他造反,我就懲罰他,吳江無話可說。”這種“多行不義必自斃”就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