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遊戲
1,森林遊戲
在“森林遊戲”課上,我設計了壹個猜謎語環節,讓孩子們特別感興趣。具體遊戲過程如下:上課前,我在黑板上貼了壹些小朋友喜歡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用不同顏色的彩紙剪成,每個小動物寫壹個數字謎語。上課的時候,我先問:“小朋友,妳們喜歡謎語嗎?”孩子們高興地回答說喜歡,我就讓他們壹起看黑板上的小動物,說:“這些小動物
數學課堂遊戲
1,森林遊戲
在“森林遊戲”課上,我設計了壹個猜謎語環節,讓孩子們特別感興趣。具體遊戲過程如下:上課前,我在黑板上貼了壹些小朋友喜歡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用不同顏色的彩紙剪成,每個小動物寫壹個數字謎語。上課的時候,我先問:“小朋友,妳們喜歡謎語嗎?”孩子們高興地回答說喜歡,我就讓他們壹起看黑板上的小動物,說:“這些小動物每人給妳出壹個謎語。誰猜誰給他。”孩子們壹聽,高興極了,紛紛舉手表示要猜。我讓孩子們分組猜,每組猜壹個謎語。結果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猜出了謎語代表的數字,於是我給他們頒發了小動物獎。看到他們開心地和漂亮的動物互相炫耀,我由衷地開心。
2.10以內數字的組合
在教授10以內數字的構成時,我設計了壹個“碰球”的遊戲,鞏固10以內數字的構成。如果我先展示數字8,我對學生說,“嘿,嘿,我的3個球接觸了多少個球?”學生可以說:“嘿,嘿,妳的三個球碰了五個球”,學生說的數必須加起來和老師說的數是八。在這樣愉快的氛圍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很快說出觸動的數字,於是10以內的數字的構成很快被孩子們記住。10 ^ 2內數的除法和合數
在教“10以內的數的除法和組合”時,我設計了壹個扔球的遊戲,讓學生討論數的除法和組合的不同方法。把學生分組,點名讓學生拿10的球,讓報告自己投了多少球的那個先投,讓他告訴我們他的想法。如果壹個學生扔出去,籃子外面有三個球。有的說我要3和7合成10,所以我投了7個球;有人說,之前那個同學在籃下把四個球扔成了六個,現在籃下有三個。我確定他投了七個,因為外面少了壹個,裏面多了壹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想出正確的答案,體現了思維的個性化和多樣化,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3.10以內的加減法
教10以內加減法的時候,學生喜歡和我壹起參與“騎行遊戲”。比賽前,老師需要準備壹些車手的頭飾和計算卡發給每個學員。遊戲開始時,拿到司機頭飾的同學將成為汽車司機,驕傲地站在指定的地方。我平時都是戴著頭飾當“小司機”,每個頭飾上都寫著壹個65430。拿到公式卡的同學,會根據卡上的積分數坐不同的“車”。全部上車後,司機會查票,坐錯車的會被罰下車。驗票結束後,司機會隨著音樂帶領乘客“上車”。因為我的參與,孩子們特別興奮。他們都想上我的車,都以能和老師壹起玩遊戲為榮。
4.分類
在開始教學分類的時候,我問學生:我們今天玩個遊戲好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所有的目光都盯著我,思想高度集中。這時,我輕聲慢語地說:“請認真聽講,按照老師要求的去做。註意,孩子們,請按照我的要求做:男生請起立,女生請起立;高個子男孩坐下了,矮個子男孩也坐下了;長發女孩坐下,短發女孩坐下;眼睛大的孩子請拍手,眼睛小的孩子請拍手;穿皮鞋的孩子請跺腳,穿球鞋的孩子請跺腳;全班壹起跺腳!”在這樣有趣的遊戲情境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有追求和掌握知識的精神力量,為學習分類打下良好的基礎。
5.帶余數的除法
比如在教有余數的除法中,我設計了壹個分享水果的遊戲:六壹兒童節到了,我們班要搞聯歡會。老師給每組學生準備了壹些水果,讓組長打開水果盒,把每組水果分成五份。同學們分了之後發現:15個蘋果,每人分了5個蘋果,可以分給3個人;16梨,每人分5個,可以分3個人,多了1;18香蕉,每人五個,每人三個,再來三個?為什麽有時候沒有冗余,有時候1,有時候3?學生們吵鬧地談論著。這樣,學生從沒有註意到有意註意,從有意註意到發現問題,頭腦中初步有了“余數”的痕跡。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在討論中理解,在嘗試中形成認知結構。
6.10內數字的順序和大小
在10以內的教數順序和大小,可以設計“找哥哥”的遊戲。學生拿著數字卡“6”說:“我6歲,我弟弟比我小兩歲。我哥哥在哪裏?”同學們想出了答案,舉起數字卡“4”說:“我4歲,我弟弟在這裏,比妳小兩歲。”學生繼續問:“比我大1歲的哥哥呢?”學生舉起卡片“7”說:“我今年7歲,比妳大1歲的哥哥在這裏。”在這個遊戲中,學生根據數列知識得出結果,輕松掌握知識,也為以後學習相關應用問題做了鋪墊。
7.數學天堂
在數學天堂的教學實踐中,我設計了壹個踢毽子遊戲,將學生按照座位分為蘋果隊、西瓜隊、香蕉隊。每個隊選出壹名運動員和壹名統計員,在30秒內統計踢毽子的次數。老師貼出統計表,統計員用紅綠黃記號筆做統計,其他同學統計。根據統計結果,同學們會知道:(1)妳踢了幾個?(2)誰多誰少?(3)誰踢的和誰壹樣多??這樣,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不斷應用,在活動中解決實際問題,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促進每個學生掌握有效的問題分析策略,發展學生的策略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8.30以內的加法
比如我在學習了30以內的加法之後,設計了壹個撲克牌補21的遊戲活動,這個遊戲活動包含了30以內所有進位(不進位)的加法。只要學生熟悉遊戲規則,他們的學習效果是令人驚訝的。四人壹組,大家都投入到遊戲活動中。有的把頭湊在壹起看牌數,有的坐下來記筆記,有的翹著小屁股在桌子上玩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師討教。因為卡上有物理點,暫時計算不熟練的同學也可以通過點數來計算;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只要組長的兩張卡剛賣出去,“多少錢?”他話音未落,其他隊員迅速接了號。當我看到每個學生都在這種積極的活動中享受學習時,我感到非常高興,仿佛我回到了他們那個年齡的童年。遊戲教學不是靠老師的優秀教學,而是靠學生的自主學習。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給學生的遊戲活動和孩子大量的時間。
不知不覺中熟練了計算方法,老師的工作效率更高了。這麽免費的數學課,難怪他們這麽喜歡數學課。
9.加減混合計算
比如學習加減法的時候,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問學生:“小朋友,妳坐過公交車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的。”“好,就這麽辦吧?坐汽車?遊戲。”錄音機播放著汽車喇叭的音樂。六個學生上了車,三個到站後下車,兩個上車。通過他們看到的情況,學生們可以立即用兩步計算法來編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更不用說計算了。這樣,新課的導入自然是恰當的、有趣的,牢牢地吸引著學生的註意力,將學生的思維活動與教師的講課融為壹體,在遊戲活動中輕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識。
10,平均分
《平均分》教學之初,我問學生:“小朋友,妳們知道小猴子最喜歡吃什麽嗎?”學生回答:“桃子。”“是的。看,猴哥今天壹起上山摘桃子了。妳看,他們摘了多少桃子?”(讓學生A和B扮演猴子兄弟,提著壹筐桃子進去。學生們觀察到:“壹* *摘了八個桃子。”問:“妳覺得最公平的分數是多少?”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讓他們的表兄弟分壹分,然後引導學生說:“把八個桃子平分給兩只小猴子。”進壹步提問:“妳想問什麽問題?”引導學生說:“每只猴子得到幾個桃子?”壹個好問題比壹個好答案更有價值。我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意識地通過遊戲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發現並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增強了問題意識。《猴子分桃子的遊戲》貢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