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個人如何培養工匠精神?

個人如何培養工匠精神?

學生如何培養工匠精神?

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核心在於實踐,關鍵在於理解和鎖定工匠精神所蘊含的目標維度。只有先確立要達到的訓練目標,訓練過程才有方向、有位置、有距離,才能瞄準仰角,全神貫註,憑夢想前行。這樣的目標就是匠心獨運,鑄造匠人靈魂,留住匠人情懷,踐行匠人行為。

匠心匠心,即能工巧匠之心,指的是細膩精致的心靈,本質上是創新之心。成語中的匠心或獨創性,指的就是這樣壹顆明亮獨特的心。匠心是工匠精神的第壹要素,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價值和靈魂。因為心是精神之屋,智慧之屋,載體之本。古人強調:“經營之美,在於壹心。”可見,心為神,心為主。反之,如果失去了匠心,匠人就會變成平庸的匠人,精神也會相應貶值,成為低階的、不配的存在。換句話說,如果工匠精神去掉了匠心的內涵,只剩下身體的操作,恐怕離工匠精神也不遠了。因此,培養學生的心靈手巧、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和智慧,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品格,是首要任務。

鑄造工匠的靈魂。工匠的靈魂是什麽?是美德,是壹個人的品德、品行、品格。道德是工匠精神的支柱。古人雲:“才者,德也;德也帥。”可見匠人的天賦是由匠人的德性所支配的。有學者強調:“人袖手旁觀德,而德是靈魂所高。”道德是工匠精神的統領和基礎,是工匠精神的內涵和靈魂。因此,培育工匠精神,必須鑄造工匠之魂,樹立工匠之德。人只有擁有德性的靈魂,才能長久地生存和旅行。職業教育必須踐行立德庶人“育人鑄魂”工程,與勞模、工匠精神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要收集整理具有教育效應的大國工匠、大師級勞模成長案例,融入德育課程,讓學生在職業學習過程中,眼中有標桿、心中有榜樣、小學有支撐,真正成為追求大師、德才兼備的人。

觀察工匠的感受。匠人之愛是感情的意義,是人們對事物所持有的或投射的積極、高尚、正面的情感和態度的總和。恪守匠人情懷,就是對匠人情懷的堅守和堅守,匠人情懷內在地蘊含著人的價值取向和職業態度,是匠人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匠人情懷包括愛、敬畏、家國、責任、卓越。這些感受突出體現在大國工匠和非遺大師身上。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培養他們崇高的家國情懷、職業敬畏、責任擔當、精益卓越,學習大國工匠的這些優秀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態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學習到大師的真實故事,學習到精神,把自己磨練成壹個大寫的人。

練習手藝。工匠精神是指工匠的行為和行動。培養工匠精神不是因為它熱、時尚,而是因為它熱、時尚、有標簽。需要紮紮實實的做,大力的練。實踐工匠貿易需要了解基於深厚歷史文化內涵的工匠貿易的獨特行為特征:堅持、精湛技藝、尊重道德、創新等等。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培養學生腳踏實地的做事精神,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境界和追求卓越的品質,培養學生遵道守德、無私奉獻的品格。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德才兼備、有技術、高素質的大眾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