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動物軼事

動物軼事

中國學生百科全書:動物軼事

壹條很難找到邊緣的魚

我們都知道“緣木求魚”這個成語,意思是說人爬上樹去抓魚,結果徒勞無功,來嘲笑那些沒有抓住要點的人。不過,在中國南部沿海,確實有壹種“硬邊難找”的魚,是壹種兩棲爬樹tántú魚,也叫“跳躍魚”或“跳眼魚”。除了我國南部沿海,這種魚還生活在西非和太平洋的熱帶海岸。它們經常從海水中跳到平坦的海灘或潮濕的低窪地。

彈塗魚為什麽有這種能力?因為彈塗魚的胸鰭基部又長又厚,有點像陸地動物的前肢。它的胸鰭不僅是遊泳者,還是支持者。它依靠手臂胸鰭的支撐、身體的彈跳能力和尾巴的推動在沙灘上跳躍爬行,有時還能爬到大海的樹枝上。

更何況這種魚雖然長時間離不開水,但它習慣了在陸地上生活,時不時還得爬到陸地上。此外,它們還具有捕食陸地昆蟲和甲殼類動物的能力。

彈塗魚既然是魚,那它離開水後靠什麽呼吸呢?我們知道,魚在水中壹般靠鰓呼吸空氣,而彈塗魚除了鰓以外,主要靠皮膚幫助呼吸,所以沒有水也能生存。

從這條魚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生命進化的過程確實是從水生到陸生。這為生命的進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

能發電的魚

第壹批到達美洲的西班牙人發明了壹個故事:在南美洲的叢林中,有壹個極其富饒的地區,那裏的樹木覆蓋著純金。為了找到這個自然寶庫,壹支由西班牙人迪克西卡率領的探險隊沿著亞馬遜河逆流而上,來到了壹大片沼澤的邊緣。旱季的時候,沼澤幾乎幹涸,只有遠處的幾個小池塘在正午的陽光下閃爍。

探險隊來到了小池塘。這時,探險隊雇傭的印第安人感到震驚和害怕,拒絕走過淺池。迪克西卡命令壹名西班牙士兵向印第安人展示。於是士兵滿不在乎地走進了水裏。然而,就在幾步之外,他大叫壹聲倒在了地上,好像被什麽人重重地撞了壹下。他的兩個同伴沖上前去救他,也被看不見的敵人打倒在地,躺在泥裏。幾個小時後,在水中沒有任何動靜的情況下,戰士們小心翼翼地走進水中,將三名傷員救了出來。然而,此時他們三人的腳都癱瘓了。

後來人們才知道,這個不知名的怪物就是淡水電鰻。

南美電鰻是壹種大型魚類,長得像蛇,2米多長,20多公斤重。通常情況下,電鰻壹動不動地躺在水底,有時也會浮出水面。電鰻可以發電,可以電死蝦、魚、青蛙,然後飽餐壹頓。當它受到攻擊時,會立刻發出電來壹舉擊退敵人的攻擊。電鰻不僅利用放電尋找食物和對付敵人,還用於水下通訊和導航。人們發現,當雄性電鰻靠近雌性電鰻時,電流的強度會發生變化,這就是它們在打招呼!

其實放電的能力並不是電鰻獨有的。現在人們發現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和淡水中有500多種可以放電的魚類,如電鱘、電鰩、電鯰等。人們把這些魚統稱為“電魚”。有壹種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能殺死小魚,使人和動物昏迷;南美電鰻堪稱“電擊冠軍”,可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北大西洋巨雷壹次放電可以點亮30個100瓦的燈泡。

電魚為什麽能發出這麽大的電流?經過仔細的解剖研究和實驗,科學家們終於發現電魚體內有壹種奇怪的電官。各種電魚的位置和形狀都不壹樣。電鰻的電器分布在尾棘兩側的肌肉中,呈長棱柱狀;魚雷的電器就像兩個扁平的腎,排列在身體的兩側,有壹個由六邊形圓柱體組成的蜂窩狀結構,稱為電盤。魚雷的兩個電器官中,* * *有200萬電板。電鯰的電板就更多了,大概500萬塊。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電氣官放出了電。單個極板產生的電壓很弱,但是因為極板多,產生的電壓就很可觀。

有意思的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簡單的電池——伏打電池,是19世紀初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們根據魚雷和電鰻的電官設計的。起初,伏打將銅片和鋅片插入鹽水中制成DC電池,但這種電池產生的電流非常微弱。後來,他模仿電魚的電官,將許多銅片、浸過鹽水的紙片和鋅片交替堆疊,從而獲得了功率相對較高的DC電池。

研究電魚也能給人帶來很多好處。比如,壹旦我們能夠成功模仿電魚的電官在海水中發電,那麽船舶和潛艇的電力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壹些科學家打算模仿電魚的發電機制,創造新的通訊儀器。在這方面,電鰻和象鼻魚可以提供寶貴的啟示。象鼻魚是壹種電魚,生活在非洲中部的河流和湖泊中。它的鼻子很長,有點像大象的鼻子,所以人們叫它象鼻魚。這條魚的電器在尾部,背上有個東西可以接收電波,就像雷達天線壹樣。當敵人逼近到壹定距離時,反射回來的電磁波會被背上的無線電接收機接收,發現敵情報警。這時,象鼻魚匆匆離去。

-

會“釣魚”的魚

人類可以捕魚。眾所周知,如果魚會“釣魚”,妳壹定很驚訝。這種會捕魚的怪魚生活在深海中,被稱為“角魚”。

它是怎麽抓魚的?原來這種魚的頭上有壹根魚餌須,就像我們人類手中的魚竿壹樣,須的頂端是其他魚最喜歡的魚餌。這個誘餌是發光的。夜光魚餌其實是壹種發光腺體,可以分泌顆粒狀的東西,裏面有很多發光細菌。它分泌壹種液體來餵養細菌,細菌可以通過發光來捕捉小魚。角魚和發光細菌過著* * * *的生活,但這種發光腺只有雌性角魚才有,雄性誘須頂端沒有發光腺。

有些角魚必須又短又粗,而有些則又細又長。不同的角魚會發出不同的顏色,比如紫橙色、黃色、藍綠色等等。因為深海是昏暗的,當它們連續發光時,會引起周圍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的註意和興趣,沖向閃光,“自願”抓魚,落入魚的腹中。

角魚的外貌形象也為其“釣魚”提供了便利。它的身體背部是棕色的,有很多小突起的東西,和它周圍的環境非常相似,其他動物很難發現它。它有壹張很寬的嘴。嘴的寬度是它身體長度的1/4,裏面有鋒利的牙齒。

這種魚不太擅長遊泳。它總是在黑暗的海洋中緩緩滑行。壹路上,它不時伸出誘餌,閃爍的魚餌被肌肉拉扯,不時顫動。用它的線狀器官來探測周圍抓鉤的運動。由於角魚的這種動作,壹條遇到光的魚往往會以為自己找到了喜歡的魚餌,於是用嘴去試探這種發光的魚餌。這種接觸驚動了角魚,它立刻發出了壹系列的捕食動作。它突然向後舉起引誘須,張開血盆大口,形成壹股水流流向它的口中,輕而易舉地將獵物吞進它寬大的口中。

這就是犀魚“不勞而獲”的方式。它自己不需要動,小魚會自動送到它嘴裏,成為它充饑的食物,這比我們人類捕魚好多了。

-

生活在熱水中的魚。

根據常識,魚只能在冷水中生存。如果妳把壹條魚放在50℃以上的水中,它仍然可以自由遊動。妳壹定覺得很奇怪。然而,大自然經常給我們壹些驚喜。

1936年夏天,壹位名叫裏普的法國旅行家不幸在海上擱淺,被海浪卷到千島群島的壹個多山的火山島上。當時他正餓著肚子想找點吃的,突然發現河裏躺著幾條死魚,於是就把它們撈了起來,拿出身邊僅剩的壹個炊具煮魚湯。燒了壹會兒,Rip就迫不及待地揭開了蓋子。沒想到,這嚇了他壹跳。原來的死魚變成了活魚,悠閑地遊著。這是怎麽回事?旅行者簡直莫名其妙!

後來經過人們的調查研究,才知道這個島原來是壹個巨大的古火山口。這些怪魚是火山巖加熱的小湖中的“居民”。當時,他們的祖先是這次火山爆發的幸存者。據測量,這個湖的水溫高達63℃,普通的魚是無法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的。這種熱帶魚可以很好的生活。更讓人吃驚的是:因為它們已經適應了熱水,壹旦掉進冷水裏,就會立刻被凍死。

在自然環境中,熱水魚非常罕見。除了上面提到的地方,在貝加爾湖附近的溫泉和加州的壹條河流中也偶爾可以看到,那裏的水溫壹般在45℃ ~ 55℃。看來生物能適應的溫度範圍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

普通生物也可以接受鍛煉,擴大適應生活範圍。壹個環境的變化是對生物韌性的考驗,物種的延續總是要經歷幾代的適應和進化。然而,科學家們對生物體提高耐高溫能力的機制研究得很少。如果有同學感興趣,可以從現在開始多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將來可能會填補壹個空白。

-

用嘴孵化越南魚。

繁衍是自然界生物的能力,是生命延續的重要保障。像獅子和老虎這樣兇猛的食肉動物對它們的幼崽很“仁慈”,護理和餵養它們,教它們如何捕獵。再比如天上的鳥和猛禽,它們也精心呵護自己的蛋,確保雛鳥安全孵化長大。雖然動物繁衍後代的方式不同,但對後代的愛是壹樣的。

越南魚的繁殖習性在魚類中相當奇特。

在繁殖季節,越南魚會靠在池底,然後側著身子,逐漸挖壹個鍋狀的窩。雌魚在巢中產卵,雄魚在卵上射精。卵子受精後,雌魚在嘴裏孵化卵子。水溫25℃ ~ 27℃時,小魚約4 ~ 5天即可孵化。孵化後,小魚仍在雌魚口中生活壹周左右。在這段時間裏,小魚會跑到雌魚的嘴邊躲避任何危險,不會被雌魚吃掉;但是過了這段時間,保護雌魚的責任就完了,小魚就從出口放出來了。從此,“慈愛”的母神遇到小魚,包括自己的小魚,都會被吞掉。

越南魚的壹種本能就是用嘴裏的卵孵化和保護剛孵出的幼魚。這種本能使得壹次只產卵幾十到幾百條的越南魚能夠很好地生存。

-

會發射水槍的魚

在印度和東南亞,有壹種射水魚,叫“活水槍”、“神槍手”,也叫水彈魚。身長十五六厘米,銀白色,扁平,外表並不奇怪。它的特殊功能是向獵物噴水。它遊泳的時候,眼睛總是盯著水面,看有沒有好吃的。當它發現蒼蠅、蚊子、蜻蜓等昆蟲飛過水面,或停在靠近水面的草地、石頭上時,它會輕輕地遊到離昆蟲約1米的地方,展開架子,把頭伸出水面,捏緊喙,挺直身子,把準備好的水用嘴滿滿地對準目標,像射箭壹樣用很大的力量噴射出“水彈”來擊中並扔下獵物。澳大利亞和其他地方的人們喜歡餵這種有趣的魚。看的時候要小心。它會亂開槍。如果妳去餵食,它也會以妳的手為靶子,用水射擊;如果妳低頭看魚缸,那就更危險了,因為只要妳的眼睛眨壹下,也會引起它的註意。趁妳不備,粗暴地向妳開槍,用水彈打妳的眼睛。當有客人來訪時,不要在魚缸附近吸煙。閃爍的燈光會吸引他遊過去,射香煙。它真的可以像導彈壹樣殺死煙頭。

箭魚為什麽能爆發「水彈」,命中率那麽高?這不僅與它的嘴的特殊結構有關,它可以從大量儲存的水中迅速形成壹串水滴,還與它特殊的眼睛視覺有關。射水魚的眼睛又大又突出,可以靈活旋轉,視網膜特別發達。壹般魚在空氣中看不清楚,是因為沒有水作為眼球的潤滑劑。射水魚既能看見水中的東西,也能看見水面外的東西。科學家用高速相機拍攝了射水魚發射“水彈”的照片,發現太陽光入水折射後,射水魚在瞄準目標時,可以對光線折射引起的位置變化進行復雜的修正;而且把身體變成垂直姿勢,使發射的“水彈”呈直線投擲,可以克服光線折射的偏差,保證射擊準確。多麽優秀的射手啊!

-

能跳得高的魚和能飛的魚

壹般魚都能躍出水面,比如我國常說的“鯉魚躍龍門”。但它們離水不會跳得太高,都是借助魚的肌肉力量,主要是尾部肌肉的強扭和跳躍運動,而不是靠鰭的作用跳出水面的。真正的“跳高”冠軍是泥鰍魚,它能跳離水面6米,比撐桿跳的壹般紀錄還高!

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泥鰍只有兩種,根據大小分為兩種,分布廣泛,在南海也經常見到。它們經常在上層海域活動,方便它們隨時躍出水面獵食。這種魚的跳高動作依靠巨大而有力的鰭,拍打著水面,然後跳起來。它們跳高的能力是在長期捕食飛魚的過程中鍛煉出來的,因為它愛飛魚。

說到飛魚,它的能力可不小。它的胸部有兩個可展開的鰭,就像鳥的兩個翅膀。當它被壹條泥鰍魚追趕時,以極快的速度沖出水面,長而有力的尾柄和尾鰭的下葉猛擊水面,使魚騰空而起,並立即張開它寬大的“翅膀”——胸鰭,在海面上滑翔,壹般每秒滑翔18米,高度8 ~ 10米,最大距離300米以上。所以泥鰍魚要抓飛魚並不容易,於是在生存競爭中發展出了跳高的特長——妳能飛,我能跳,有時候跳的甚至比飛魚還高。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趣的場景。當飛魚在海面上悠閑地滑行時,突然泥鰍跳了起來,在空中咬住了飛魚,飛魚成了壹頓美餐。真是壹尺之高,十尺之高,壹物降壹物!

-

會建房子的魚

魚類中著名的“建築師”是三刺棘魚。每當他們要結婚成家的時候,他們都應該提前設計、建造和建造壹個堅固而漂亮的“新房子”。房子的地基壹般選在水草或水池與巖石地區的窪地之間,要求水深適宜,水流經常。基礎選好之後,準備材料,收集壹些水草根等植物碎片。雄魚從腎臟分泌出壹種粘液,將這些物質粘合在壹起,然後用嘴咬,直到咬出巢的形狀。為了加固,它把房子裏裏外外四面抹、擦、裝飾,使表面整潔光滑,仿佛塗了壹層清漆。完工的房子中間中空,略呈橢圓形,有兩個洞,壹個出口,壹個進口。這是成功的,所以雄魚遊來遊去,欣賞他的傑作。未來的新郎開始尋找未來的“新娘”。壹旦他看中了,就會做出壹套復雜的求愛動作,把雌魚引到他精心建造的房子裏,征求“新娘”的意見。如果雌魚滿意了,他們倆就進了“洞房”。如果“新娘”害羞,假裝拒絕進入房間,那麽“新郎”就會在背上豎起壹根刺,強迫“新娘”進入。雌魚入巢後,產下兩三個卵,然後走過大廳。雄魚立即將精液註入卵中。第二天,雄魚拉著另壹條雌魚產卵交配,直到滿屋都是卵。這個漂亮的“新房子”成了壹個非常安全舒適的托兒所。

另壹個會蓋房子的人是章魚。它們生活在海底,有許多長長的觸角。當章魚吃飽了,他們總是在壹個安靜的地方睡個好覺。為了不被打擾,它拖著臃腫的肚子,搭了壹個睡覺的小窩。它用觸角搬運石頭,壹次可以搬運四五公斤的石頭。建好柵欄後,它找了壹塊平整的石頭做屋頂,於是小房子就建成了。它懶洋洋地鉆進去睡覺了。為了防備敵人的傷害,它讓兩條專司防衛職責的觸角伸出房間,不停擺動,仿佛在“站崗”。壹旦有敵人入侵,章魚就會醒來,或戰鬥或棄屋逃跑。

還有壹種可以像竹筒壹樣蓋房子的魚叫鉆洞魚。它們生活在大西洋的深海海底,長約1米,有黃色斑點,藍色尾巴,顏色美麗。它的特長是打洞,只要被大魚或漁夫抓到,它就能迅速靈敏地鉆入洞中。它的洞是它自己的窩,像蝸牛壹樣被背著到處走,但形狀像竹筒。它能找到植物碎片、小石頭等。,然後用嘴分泌的粘液把它們粘成圓柱形,圍在身體周圍。洞口很小,容易隱藏,走路時壹般會隨著房子移動。

-

能夠擊劍和刺的魚

在印度洋等熱帶海域,有壹種兇猛的大魚,長約3米,上顎突出形成壹把又長又扁又硬的“劍”,稱為“箭魚”。它遊得很快,在海裏橫沖直撞,連鯊魚都怕它。箭魚攻擊鯨魚時,往往會像劍壹樣用長長的嘴刺中鯨魚的要害。它用它的劍嘴對待小魚,左劈右劈,然後吃被刺傷或剁碎的。有壹次,壹艘英國船Trinato在從倫敦到錫蘭(今斯裏蘭卡)的航行中,被壹條箭魚在底部刺穿,導致船漏水。由於它的艱難營救,避免了沈沒。要知道,這艘船的船體上覆蓋著厚厚的鐵皮,箭魚居然能刺穿它,可見這種魚的攻擊力之猛。

鱖魚是壹種美味的淡水魚,銀灰色的身體上有黑色的斑塊,長約60厘米,背上有像刀壹樣鋒利的背鰭。它還擅長拿著“背刀”捕食其他魚類來充饑。

最巧妙的是能誘捕水蛇,身手壹絕。從晚春到秋天的漫長時間裏,鱖魚總是生活在大石頭附近,遊來遊去,常常裝死,側著身子浮在水面上。當這條蛇發現這麽美味的魚被送到門口時,它立即遊近這條魚並纏住了它。當蛇越纏越緊鱖魚的時候,突然鱖魚用盡全身力氣張開背上像刀壹樣的背鰭,迅速扭動身體。很快,劊子手在蛇的腹部和其他地方看到了壹系列深深的傷口。蛇痛得潛入水底,鱖魚緊追不舍,將重傷的蛇打死,然後美餐壹頓。

還有壹種魚全身都是刺,看起來像陸地上的刺,叫鈍刺。全身呈橢圓形,體長僅10 cm。全身都有粗刺,每根刺有兩三根,都是由鱗片進化而來。它的嘴巴很小,上下牙齒連在壹起,尾鰭像壹把扇子。當它受到威脅時,它迅速上升到海面吸收足夠的空氣,膨脹成壹個圓形的刺球,每根刺都站起來,滾過去刺向威脅它的大魚。這壹手真猛,把大魚都嚇跑了。刺鈍魚也以這種方式捕食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