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使用圍攻。制作攻城盾,準備各種攻城器械,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還要三個月才能造山攻城。將軍控制不住怒火,驅使士兵像螞蟻壹樣爬上梯子攻城,以至於三分之壹的士兵死傷,無法戰勝。這就是攻城造成的危害。
原文出自《孫子兵法:謀與攻》。
原文:所以,兵上攻城,先斬敵,後斬兵,再攻城。圍攻的方法是最後的手段。靈修_ _ _,帶著設備,三月完工,還差三個月。那些會被他們的怒火沖昏頭腦,會依附他們,殺了三分之壹的兵,還不出城拉,這次進攻也是壹場災難。
擴展數據:
關於作者: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本名長慶,春秋末期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尊為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至聖軍事家”,被譽為“百家之師”、“東方軍事科學鼻祖”。
孫吳活躍於公元前6世紀末到公元前5世紀初,從齊國到吳國,被吳國的高級大臣(伍子胥)推薦,向吳王闔閭呈上《孫子兵法》十三篇,被重用為大將。他曾率吳軍大敗楚軍,占領楚國都城,差點滅了楚國。
他的代表作《孫子兵法》載有十三篇,為後世軍事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書”,居軍事經典七書之首。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孫子兵法,謀與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