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典古四字成語故事:洞察秋秋。
齊桓公·小白和晉文公·重耳曾經是春秋時期的諸侯王,他們是霸主的代表。
幾百年後,戰國時期齊宣王的田必強也想稱霸。
齊宣王對孟子說:“妳能給我講講齊桓公和晉文公嗎?”
孟子回答:“對不起,我們孔子的弟子從來不談霸權。”我們只講王道,用道德的力量統壹天下。"
齊宣王問:“什麽樣的道德才能統壹天下?”
孟子說:“聽說有壹次鑄了新鐘殺了壹頭牛來祭祀它,妳看到壹頭好牛被殺而不內疚,就覺得難過。”有妳的仁慈,妳就能稱王,仁政,統壹。問題不是妳能不能,而是妳能不能做到!比如有人說,‘我能舉起三千斤,卻舉不起壹根羽毛;眼睛能看到秋天鳥獸壹樣細微的東西,卻看不到滿車的柴火。“妳相信這個嗎?”
齊宣王說:“當然不是!”
孟子接著說:“是的,我不能相信。現在妳的善良可以用來對待動物,卻不能用來愛人,同樣讓人難以相信。普通人之所以不能安居樂業,是因為妳根本不在乎。很明顯,這是壹個做與不做的問題,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妳問能不能稱王壹統天下,也是壹樣。妳不想做,不是妳做不到!”
經典的古代四字成語故事:壹千功得壹。
春秋時期,晏嬰在齊國擔任過三個朝代的宰相。他清廉節儉,在齊國享有很高的威望。
壹天,齊景公派了壹個信使去見他。他正在吃飯,於是他把飯分成兩份,請使者壹起吃。使者非常感動,當他回去的時候,他把顏英分享食物的事情告訴了齊景公。齊景公沒想到晏嬰這麽窮,於是派使者送來1200金。但連送了三次,都被顏英退回來了。
齊景公特地召見他說:“管仲不會拒絕宮衡的賞賜,但是妳……”龔景說到這裏停頓了壹下,說道:“妳為什麽要拒絕呢?”顏英說:“聖人有千慮,必有壹失;人壹著急,就要有壹個。”他謙虛地說:“不管妳是君主還是大臣,誠實是最好的。我是愚蠢的。三思而行,或許是有道理的。”
成語“千害而無壹利”就是說考慮愚蠢的人也有可取之處。後來被理解為有思想。
第三章經典的古代四字成語故事:壹個字很重要
古時候,秦國有個郭襄叫商鞅,秦王很器重他。公元前359年,他計劃在秦國進行政治改革,但他害怕人民不信任政府,所以他決定做壹些事情來獲得他們的信任。
有壹天。他把壹根10米長的竹竿放在都城南門外,然後告訴百姓,誰要是把這根竹竿拿到城北門,就賞他10兩銀子。起初,大家聽到這個消息都很驚訝,但沒有人敢嘗試。於是商鞅提高聲音說:“誰把這根竹竿拿到北門,賞五十兩銀子。”這個時候有膽子大的人願意試壹試。當他把竹竿拿到北門時,商鞅立刻給了他50兩銀子。別人看到了,都後悔沒去嘗試。
這件事之後,大家都相信了政府。後來商鞅變法很成功,所以秦國成為當時的大國。
後來,人們用“壹言為重”來形容壹個信守諾言的人。
第四章經典古代四字成語故事:尋朱
很久很久以前,黃河邊上住著壹戶人家,靠割蘆葦、織窗簾和簸箕為生,生活非常貧困。
壹天,兒子在河邊割蘆葦。烈日曬得他頭暈目眩,所以他坐下來休息。他看著眼前的河流,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想起了父親的話,河流的最深處有許多寶藏,但沒有人敢去,因為那裏住著壹條兇猛的黑龍,名叫子龍。他想,如果我們潛到河底,找到寶藏,我們壹家人就不用整天幹活,也夠吃三餐了,不妨試壹試。他三番兩次脫下衣服,壹頭紮進冰冷的河裏。
起初,他能看到小魚在他周圍遊來遊去。再往下,光線變得更暗,水變得更冷。最後,他什麽也看不見了,四周壹片漆黑。他有點害怕,不知道去哪裏遊泳。就在這時,不遠處,有壹個圓形物體在發光。仔細看,啊,那是壹顆珍珠!他屏住呼吸遊了過去,把珍珠握在手中用力壹拽,珍珠就到了他的懷裏。他很快浮出水面,上岸跑回家。
我父親壹看到珍珠,就問他哪裏來的。他詳細地給他父親講了這個故事。父親聽了說:“好險!這顆珍貴的珍珠長在黑龍的下巴下面。妳摘的時候黑龍肯定睡著了。如果它醒了,妳就死定了。”這個故事可以在《莊子·列禦口》中找到。成語“尋珠”就是說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第五章經典古代四字成語故事:老馬迷了路
春秋戰國時期,齊恒公率軍出征,途中在大霧中迷了路,找不到出路。他只能騎著壹匹老馬安全回家。從此,齊國對這匹老馬寵愛有加,漸漸地,老馬失去了自我。它經常這麽想,所以我有這樣的動力,我是寶馬!老馬陷入了自戀。
過了壹個月,齊恒公又出去了。為了防止迷路,齊恒公帶上了老馬。老馬驕傲得昂著頭,連看都不看馬壹眼。正如啟恒CCBA所料,路上有大霧,所以我們不得不就地紮營。因為霧持續了很久,糧食也吃完了,齊恒公只好領著人回城取糧,把老馬牽出來,讓它帶路。老馬心想:我有力量,壹定要把國王奪回來。於是,老馬隨意選了壹條路,繼續往前走,走了幾個小時才發現是個死胡同。齊恒公氣得壹刀把老馬打死了。原來老馬太驕傲了,壹路上都不做標記,所以迷了路。
老馬剛剛醒來,已經在墳墓裏淚流滿面。
第六篇經典古代四字成語故事:大夫買驢
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肚子裏塞滿了經書。他很佩服自己,總是無話不談。
壹天,醫生的壹頭驢死了,所以他去市場買了壹頭。雙方談好價格後,醫生讓賣驢人寫了證明。賣驢的說他不識字,讓醫生給他寫,醫生馬上答應了。賣驢的馬上借了筆、墨、紙、硯,大夫馬上寫。他寫得很認真,三張紙寫了很久。賣驢人請醫生讀給他聽。醫生幹咳了壹聲,開始讀了起來。路人都圍過來聽。
醫生花了很長時間才看完憑據。賣驢人聽了這話,不解地問他:“王老師寫了三張紙,怎麽連個驢字都沒有?”其實只要寫下某壹天我賣給妳壹頭驢多少錢,就完了。何必寫那麽多呢?"
在壹旁觀看的人都哄堂大笑。故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個諷刺的諺語:“壹個醫生買了壹頭驢,書有三頁,卻沒有驢。”
後來,人們形容寫文章或演講是無關緊要的。他們雖然寫了壹篇長文,說了很多,但都跑題了,所以稱之為“醫生買驢”或者“三張紙沒驢”,也就是所謂的“寫壹千字,離題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