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三訪茅廬有什麽解釋?

三訪茅廬有什麽解釋?

“三顧茅廬”的意思,原是漢末劉備拜見諸葛亮的故事。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自己征服世界。後人以“三顧茅廬”比喻真誠而反復的邀約。

讓我們對成語“三顧茅廬”有更深的理解:

探訪草堂(拼音:sān gáolú)

詳細解釋:

最初是關於漢末劉備拜見諸葛亮的故事。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自己征服世界。草堂:茅草屋)。後人以“三顧茅廬”比喻真誠而反復的邀約。

成語出處:

三國誌蜀諸葛亮《出師表》:“我在南陽布衣耕田,壹生亂世。我沒有要求文達做附庸。先帝對我沒有意思,我的指控讓我很委屈。我在草叢裏照顧我的大臣們。”這段話後來被總結為成語“三顧茅廬”

我本來是個平民,在南陽打工,亂世求生,不想在諸侯中出名。先帝並沒有因為我地位卑微,見識短淺而降低自己的地位,委屈自己。他去我的小屋拜訪了我三次。

同義詞:三次訪問草地,三次敦促和四次邀請,和下士李習安。

反義詞:傲慢,拒絕千裏之外的人。

書面用法:

“三顧茅廬”比喻真誠再三的邀請。這個成語壹般在句子裏做謂語、定語、賓語。帶著贊美。

使用示例:

(1)馬援致遠《祈福碑》九折:“我住半間草堂,誰來照看草堂?”

(2)現代姚《李自成》壹卷二十八章:“我們今日慘敗,牛先生肯屈尊前來,不必來山寨參觀。難道我半路上跟妳打招呼是為了表示誠意!”

(3)現代王安憶《舞臺上的小世界》四:“新掌門想了想,只好親自邀請傅奎動員他再站壹班。他做好了環顧四周的心理準備。”

關於“逛草堂”還有壹個著名的成語故事:

漢末黃巾起,天下大亂。曹操坐鎮朝廷,孫權扶持東吳。有壹次,劉備在中原大敗,只好逃到荊州,依附劉表。為了復興漢朝,奪取天下,劉備四處招賢納士。徐庶和司馬徽看到他壹心壹意愛才,就向他推薦了壹個人。這個人就是諸葛亮,人稱“臥龍”。諸葛亮不僅學識淵博,而且才華橫溢,於是劉備、關羽、張飛帶著禮物來到隆中的臥龍崗,請諸葛亮出山相助。

諸葛亮隱居在隆中,整天住在茅草屋裏。雖然他過著平靜的生活,但他非常關心國家大事。他學識淵博,喜歡研究兵法。為了了解諸葛亮的才能,劉備專程去隆中拜訪。那天恰好諸葛亮出門了,劉備只好失望地折回。不久,劉備、關羽、張飛冒著暴風雪第二次邀請他們。沒想到,諸葛亮又出去溜達了。

張飛不想再來了。見諸葛亮不在家,便催他回去。劉備只好留下壹封信,表達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請他出面幫助自己挽救國家的危局。過了壹段時間,劉備吃素三天,準備再次邀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可能有虛名,但未必有這個真才實學,所以不必去。張飛則主張自己壹個人打電話,沒來就用繩子捆起來。劉備罵了張飛,第三次和他們壹起去拜訪諸葛亮。這時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打擾他。他壹直站著,直到諸葛亮醒來,才坐下來互相交談。

諸葛亮不是壹個空談家。當他看到劉備為國做事的野心,誠心向他求助時,他為劉備分析天下形勢,商量如何占領土地,奪取天下。主張聯合東方孫權,安撫少數民族,奪取荊州、益州。曹操集團壹變,從荊州、益州出兵平定中原。

劉備非常認同諸葛亮的軍事計劃,願意拜諸葛亮為軍事家,請他出山,助他問鼎天下。諸葛亮被劉備“訪草堂”的誠意所感動,於是離開隆中,前往新野為劉備謀劃。

之後,諸葛亮成為劉備的親密助手,幫助劉備聯合孫權,真正攻占了荊州和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曹操、孫權這些有權有勢的人,覺得劉備有用武之地,不敢小覷。漢中壹戰,劉備大敗曹操,將曹石兵趕出漢中。諸葛亮在後方籌糧,在前方給予劉備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