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指房、心、尾三顆星。《禮記》:“鄉飲之義,謂客如天,主如地,媒如日月,三客如三光。古禮亦以天地、日月、三光為據。”鄭玄註:“三燈,三大陳也。”二田:《陳達:房子、心和尾巴》
三光眼科診斷術語。在古代,太陽、月亮和星星被稱為天空的三盞燈。歷代眼科醫生常以能否看見三光來區分患眼是否有光感。《秘眼龍木論》:“妳的眼睛分辨不出字,只看到三光”,就是說妳的視力降低到只有光感。
“三光”也指“三光”政策。
“燒光”政策
日本侵華期間,侵華日軍在華北八路軍敵後找不到有效的遊擊作戰方式。反而在八路軍的大舉進攻下遭受損失,極大地動搖了日軍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其兵力的部署和使用。所以,惡毒的日軍在反復“掃蕩”八路軍後方的抗日根據地時,就拿人民出氣。
1941 7月10日,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俊被任命為日本軍事參議院,岡村寧次接任。他上臺後提出深挖封鎖溝,修築封鎖墻,強化堡壘政策,在“掃蕩”中實行燒殺搶掠的“三燈”政策。
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東嶽泰山(山東境內,海拔1.524米)、南嶽恒山(湖南境內海拔1.290米)、西嶽華山(陜西境內海拔2154.9米)、北嶽恒山(山西境內海拔2065438+)。在古代,附屬於皇帝的五嶽居住著壹群神靈,在山中舉行冥想和祭祀的儀式。“五嶽”之說始於漢武帝。唐玄宗和宋真宗封五嶽為國王和皇帝。明太祖把五嶽奉為神明。漢高祖宣帝劃定的五嶽中,安徽天柱山為南嶽,河北曲陽恒山為北嶽。後來湖南衡山改為南嶽,隋朝以後成為風俗。明代渾源恒山被視為北嶽,清代移祀北嶽。五嶽名勝眾多,其中東嶽泰山為五嶽之首!
五嶽中的“嶽”意為巍峨的山。中國古代認為高山為“天之最高”,將位於中原的東、南、西、北、中五座高山定為“五嶽”。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開始在吳越修建佛寺、道觀進行宗教活動,每個“嶽”供奉壹個“嶽神”(或稱“大帝”、“沈駿”等)。)作為掌管嶽的最高神。這些山的自然風光也逐漸被開發出來供朝拜者參觀。由此,五嶽山成為了中國壹處以山川自然景觀之美,佛道文化景觀之勝的風景名勝區。唐宋以前五嶽壹般是佛與道,廟與觀並存。宋以後,佛教和道教根據各自的政治背景和社會力量相互競爭。到了明清時期,南嶽、北嶽、中嶽仍然保持著尊佛尊道的地位,而東嶽、西嶽則以道教勢力為主,成為中國道教的中心。
五嶽是古代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狩獵禪定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它們是:
泰山(1532.7m)位於山東省泰安市。
西嶽華山(2154.9m)位於陜西華陰市。
南嶽衡山(1300.2m)位於湖南省衡陽市。
恒山(2016.1米)位於山西省渾源縣。
中嶽嵩山(1491.7m)位於河南省登封市。
東嶽泰山為五嶽之首,名副其實。在中國,曾經有72位皇帝到達泰山進行冥想。
泰山是東嶽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南嶽衡山之美,北嶽衡山之幽,中嶽嵩山之嚴謹。泰山坐,華山立,恒山飛,恒山走,嵩山臥。它早已聞名於世。
泰山,五嶽之首的東嶽,位於山東省中部的泰安市,長約200公裏,主峰玉皇頂,高1.524米。山峰挺拔,雄偉壯麗,有“登泰山而使天下小”的氣勢。
道教認為,每個嶽都有壹個嶽神,即東邊的泰山嶽神是“齊王”,南邊的恒山嶽神是“司王”,西邊的華山嶽神是“晉王”,北邊的恒山嶽神是“安王”,中間的嵩山嶽神是“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