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關於:在春秋時期,當晉國的兒子重耳被流放的時候,介休經常割下自己的壹份肉來充饑。後來,重耳成了晉文公。許多老大臣都向他邀功。介之推對這些人的行為不滿,回到綿山隱居。晉文公多次邀其出山未果,便放走了火燒山,以避免他出山,但解推不肯善罷甘休,並在與母親同焚的山上柳樹旁留下了壹首送別詩。介休回憶起以前的艱難歲月,希望晉文公成為壹位賢明的君主。
第二年,在燒焦的柳樹上,壹串綠色的樹枝和嫩芽又開始在風中蔓延。晉文公折下壹束樹枝,把它們戴在他的皇冠上。他告訴全國人民,火燒山被釋放的那壹天被定為寒食節。每年這壹天,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以此來表達對節退這位建功立業、不求富貴的人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