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與生物學相關的習語3

與生物學相關的習語3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捕食適應的相對性在《漢詩傳》卷十中有記載:“螳螂欲吃蟬,不知黃雀在後,仰頸欲啄食。”螳螂為綠色或土黃色,頭部呈三角形,前腿呈鐮刀狀。它動作敏捷,能出其不意地抓到蟬。但是,有時候螳螂顧此失彼,身後的黃雀盯上了它,隨時可以美餐壹頓。螳螂憑借身體優勢,輕松捕食蟬。這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螳螂捕食蟬,同時又被黃雀捕食,這是對相對論適應性的最好體現。另外,螳螂吃蟬,黃雀捕食螳螂,也反映了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屬於食物鏈的壹環。

死而瞑目——死而未償

魚眼這個結構性成語的意思是,人在彌留之際,心裏還有放不下的東西,死了也不閉眼。其實人的眼睛都是可以閉的,因為人的眼球外側有眼瞼,俗稱“眼皮”,分為上眼瞼和下眼瞼,是保護眼球的重要結構。真正死不瞑目的是魚,因為大多數魚沒有眼皮,閉不上。無論是狩獵、睡覺還是休息,它們的眼睛都必須壹直睜著,死亡也不例外。這也與魚類的水生生活密切相關。

成為矮子中的巨人

頂端優勢植物的頂端優勢是頂芽先生長,側芽被抑制的現象。頂芽和很多側芽相比,真的是鶴立雞群。

身體的內部器官

五臟的構成五臟是五臟的總稱:心、肺、肝、脾、腎。六腑包括胃、膽、大腸、小腸、三焦和膀胱。三焦是舌下部沿胸腔至腹腔的部分,由上、中、下三節組成。上焦從胃的上端延伸到舌的下部,包括心、肺、食道等。中焦是指胃的上下端之間的部分,下焦是指胃的下端到盆腔的部分,包括腎、小腸、大腸、膀胱等器官。

變得面目全非

發育異常看起來和以前完全不壹樣了。類似於變態的主要特征,特別是完全變態。變形個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年個體有顯著差異。例如,蠶、菜青蟲等昆蟲的發育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成蟲從蛹裏出來,就完全轉化了,相比幼蟲。表面上看,“我已經不是我了”。盡管如此,動物的畸形發展,只是幼蟲和成蟲有顯著的區別,但物種並沒有改變,所以,就其本質而言,“我還是我。”

親耳所聞

聽視覺功能,用自己的眼睛聽,用自己的眼睛看。這反映了耳朵和眼睛的聽覺和視覺功能。更能體現功能的成語有很多,比如耳目壹新,耳熟能詳,眼見不如眼見,眼見為實,目不轉睛,傲慢,刺眼...

狹窄蜿蜒的小徑

食草動物的消化特點窄腸壹詞作狀語,解釋為“似窄腸”,成語多指曲折、極窄的道路。羊和牛、馬等草食動物壹樣,消化管很長,盲腸又長又發達,所以消化食物的面積大,適合消化植物纖維。羊腸細長,居於腹腔,當然曲折狹窄。

氣得頭發都豎起來了

豎毛肌的收縮毛由角質化的上皮細胞組成,外露的毛稱為毛幹,內側的毛根稱為毛囊,毛囊上附著斜向的平滑肌束,即豎毛肌,也叫豎毛肌。交感神經興奮時,豎毛肌可收縮,使毛發直立,甚至“掀帽子”。人受到驚嚇時的“毛骨悚然”或受到寒冷刺激時的“雞皮疙瘩”,都是由於豎毛肌肉收縮引起的。

壹見弓就退縮的鳥――非常害怕的人

條件反射成語來源於《戰國策·楚策四》中記載的壹個故事,意思是被箭射傷的鵝,聽到空弓射擊的聲音會受到驚嚇。真的可以說壹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種現象是鵝對外界刺激(射弓聲)的反應,屬於基本生物特征的應激,而這種反應是在鵝的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完成的,所以是動物後天行為中的條件反射。無獨有偶,人為的“望梅止渴”、“畫餅充饑”也屬於條件反射。

突發奇想

激素調節腎上腺髓質分泌的腎上腺素,可作用於心臟,使心跳加強和加快,通過增加心輸出量來提高血壓和應激能力。

相互勾結

共生是傳說中的猛獸。據說前腿很短,趴在狼身上,經常和狼勾結傷害牲畜。按照成語的解釋,狼與狼原本的合作關系是共生關系。是兩個以壹定關系生活在壹起的物種(群體)相互作用、相互受益的現象。

絕望驅使狗跳墻——被逼得走投無路的野獸會做出絕望的事情

水解供能。兔子急著要咬人,狗急著要跳過高墻。這不僅僅是勇氣。在危機時刻,在體內神經系統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狗的線粒體迅速水解,產生大量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為生命活動(跳墻)提供必要的“後勤支持”,可以逃生。

杜鵑占據了喜鵲的巢――壹個人占據了另壹個人的位置

比賽《詩經·趙南闕巢》有記載“魏闕有巢,魏兌居之”,就是這個成語的本義:鵲巢為斑鳩所居。這兩個物種爭奪資源和空間的現象叫做競爭,競爭的結果可以向兩個方向發展:壹個完全擠走另壹個;通過地理隔離,各自占據壹定的空間。闕朝九戰在比賽中屬於第壹種情況。

落葉歸根——壹個居住在別處的人最終會回到他的祖居

葉子落下後,葉子裏的養分被根吸收,比喻不忘源頭。落葉中的有機物被細菌和真菌分解,產生的各種無機養分被根系吸收。同時分解時產生的2被釋放到大氣中,也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於是,物質在生態系統中不斷循環。“落葉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護花”中描述的正是這種生態現象。

事情走向極端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合適的條件在生物學中,事物發展到頂點,往往向相反方向轉化的現象是相當廣泛的。例如,適當濃度的生長素可以促進植物生長,而高濃度的生長素會抑制植物生長,甚至殺死植物;再比如,酶需要合適的溫度來促進反應。過酸、過堿或高溫會破壞酶的分子結構並使其失活。

名字與現實不符

生物名與實不符的現象,名空,名不符實。這種用詞不當的現象在生物學中很常見。鯨魚被稱為魚,但實際上是哺乳動物;墨魚和章魚都不是真魚,但都屬於軟體動物;鱷魚和烏龜是爬行動物的代表;娃娃魚的叫聲像嬰兒的哭聲,但它既不是人也不是魚,而是兩棲動物;衣魚更離奇,是古代節肢動物;魚中的海馬是壹種奇怪的魚。植物中的銀杏(Ginkgo biloba)是裸子植物,種子裸露,沒有果皮,所以沒有真正的果實。桑科的榕樹實際上會開花結果。因為它的單性結實的花藏在囊狀的花序托裏,所以只看到果實,看不到花。事實上,它並不具備不開花而結果的“特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