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了解公共關系的活動和職能
公共關系活動是指壹個社會組織為了共同發展,利用傳播手段使自己了解和適應相關公眾的壹種雙向溝通活動藝術或管理藝術。
公共關系具有溝通信息、增進了解、化解矛盾、促進協調合作、增加收益的功能。這些功能對壹個特定的社會組織和整個社會都非常重要。
1,從微觀上看,良好的公共* * *關系對特定的社會組織有以下作用和影響:
幫助社會組織監測社會環境(輿論、意識、態度和行為等)。),收集社會對組織的各種反應,向組織的決策層和相應部門提供信息和決策咨詢;建立和保持社會組織與各類公眾的雙向溝通,向公眾傳播組織信息,爭取理解和支持,加強與公眾的聯系;為組織塑造良好形象,擴大組織知名度,提高組織美譽度;督促社會組織有計劃地調整組織目標和行動,以相應的政策和行動影響輿論、態度和行為,協調社會組織與公眾之間的關系,促進雙方的合作,幫助組織實現既定目標,增加效益;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從而保持組織內外的和諧;當組織面臨危機時,能夠有效地化解矛盾,緩解和消除沖突,化被動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
2.從宏觀上看,公眾與公眾的關系對社會的作用和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公共關系的聯系和溝通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關系的變化和改善,公共關系活動是各種社會關系產生、發展、變化和改善的重要動力和源泉;人類依靠公關活動繼承和創新已有的科學文化成果;協調社會群體的目標、利益、態度和行動,維護社會的和諧發展;有利於人自身的發展;優化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心理環境。
簡單來說,“塑造組織形象,協調內外關系”是公關活動的兩大基本職能。美國人萊克斯·哈羅博士認為,公共關系活動是壹種特殊的管理職能,它有助於壹個組織與公眾建立並保持溝通、理解、認同與合作;它參與處理各種問題和事件;它有助於各部門了解民意並作出回應;它界定並強調企業為公共利益服務的責任;作為社會趨勢的監測者,它幫助企業和組織跟上社會變化的步伐;它使用有效的溝通技巧和研究方法作為基本工具。
二,大眾與語言藝術的關系
1,公關活動中的語言明顯不同於人際交往中的常用語言。
公眾與公眾的關系由三個要素構成:主體是社會組織,客體是公眾,包括內部公眾和外部公眾,外部公眾包括顧客公眾、社區公眾、政府公眾、新聞界公眾、名人公眾和國際公眾。第三個要素是主客體之間的聯系——交流。所謂傳播,就是社會組織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利用現代大眾傳媒向公眾傳遞信息、思想和觀念的過程。它是組織與公眾共享信息、交流信息的橋梁。
再者,從理論上講,公私關系活動是壹門管理科學;在操作上,公私關系是壹種管理藝術,這是因為公私關系註重維持組織與公眾的良好關系,甚至需要贏得好感;公關活動需要說服和影響公眾,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公共關系要考慮到各種關系的復雜性和人的心理的豐富性和多變性,才能實施壹套行之有效的技巧和方法。所以說公關活動是壹門藝術也不為過。
公眾與公眾關系的傳播是口頭傳播、書面傳播、實像傳播和壹般大眾傳播的結合。比如文字形象展示(包括廣告和宣傳稿)、音頻形象展示(演講、電視廣告)、新聞演講等。).說到交流,當然離不開語言。我們可以看到,公關的傳播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和選擇性,必須采用恰當的、藝術的語言和形式。公關活動中的語言,由於其主體的性質和傳播的目的性很強,明顯不同於普通的人際交往中的語言。
2.學習語言藝術是公關活動的需要。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當代蘇聯最負盛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語言是帶領人們沖鋒陷陣的統帥,是撥動人們心弦的音樂家...語言是爭取人們靈魂的戰士。有些文字像幹草壹樣無力而感性,有些文字像永恒的星辰壹樣燦爛,為人類指引著道路”。
田曉琳女士在《談修辭教學》壹文中說:“語言修養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藝術的。”藝術”不是指花哨,而是指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中,恰當、得體、自然地運用語言,具有吸引人、感染人、說服人的力量。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外交等領域都對公共關系活動產生了迫切而廣泛的需求。公關工作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公關從業者的語言藝術也會影響到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公關工作的水平。公共關系作為壹門管理藝術,必須以其特殊的、通用的語言得到進壹步的發展和研究。
公關活動離不開語言;公關活動中應該采用什麽樣的語言藝術來達到公關活動的目的?目前已有多位學者、高校教師、公關從業者進行了深入研究,各抒己見,精彩紛呈。可以說,在公關的活動中,語言能力不強,使用什麽樣的語言藝術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對公關活動中語言藝術的研究和探討也會促進公關活動的發展。
第三,公關活動中語言藝術的類型。
德國語言學家舒查特說“語言的本質在於交流。”耶斯珀森說:“語言是壹種人類活動,其目的是交流思想和感情。”語言學家對語言的定義是:“語言是壹種符號系統,它結合了作為人類交流工具的意義。”公關中使用的語言必須具有很強的規範性和目的性,這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有很大的不同。根據公關活動的功能,作者總結了公關活動中的九種主要語言藝術。
1.謹慎規則
公眾與公眾關系中的語言首先要註意謹慎。在公共關系的活動中,活動的主體可能是個人或組織;它可能代表企業,也可能代表政府。因為對象是公眾甚至國外媒體,同時也要負責樹立自身形象,解釋重要問題,解決相關問題,所以,在公關活動中,語言首先要講究謹慎,做到“滴水不漏”就是完美的表現。在公開場合發表的講話、演講、平面廣告中的每壹句話、每壹個字,都會涉及到主體的形象、意圖、層次甚至利益。千萬不要犯錯,不要留下漏洞,給對象留下懷疑和誤會,給對手留下笑話。
怎麽做?(1)小心翼翼,不能輕易答應。不能輕易答應不該答應的事。壹般的禮貌問候和聊天可以輕松愉快,但涉及到關鍵問題時壹定要謹慎。雖然可以用輕松的語言討論,但是陳述的時候不要大意。要小心,不要輕易拒絕。在處理公關時,或許對方會提出這樣的要求或條件,有些壹時難以消化和理順。為了給自己留壹個考慮的空間,壹般不要斷然拒絕。這樣既能表現出對對方的重視,又能利用時間主動出擊。(3)小心翼翼,不能說什麽,但要給自己留有退路或回旋的余地。公關的語言要攻守兼備,不至於尷尬或被動。(4)小心但註意不要暴露。古人雲,情緒是無形的。也就是說,謹慎放松,謹慎自然。5]謹慎起見,壹定要提前掌握真實詳細的情況,在各種情況下做好應對方案。對人物、時間、姓名、定位、政策解釋準確合理,對可能產生矛盾和質疑的問題預期充分,使公民關系中的語言準確完整,沒有漏洞和瑕疵。
2.真誠的原則
真誠是通往人心的橋梁。公關活動中的語言通常是為了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要打動觀眾,除了好的創意,還需要公關活動主體的誠意,因為時間是檢驗語言真實性的關鍵,而沒有誠意作為基礎,華麗的文字和形式只會讓人覺得“華而不實、過眼雲煙”。公關關系中語言最好的狀態就是能讓觀眾唱歌。要先感動自己,再感動別人,既有道理,又有感動。有時候樸實無華的語言會特別親切,會有很強的感染力。比如贊美壹個老人:“妳80歲了,氣色那麽好,聲音那麽大。我想妳壹定會活到100歲。”雖然不壹定是這樣,但是對方因為他的話很真誠,很善良,所以感覺特別親切。
俗話說,真誠了,石頭才會開。在公關的活動中,受眾基本都是成年人,有基本的辨別能力,花言巧語的虛假語言只能讓受眾更加反感。當然,這種真誠也不是沒有技巧的。比如壹些商業機密,國家和軍事機密,不能毫無保留的互相分享。那不是所謂的真心。
真誠需要莊重,不需要輕浮,需要認真,不需要花言巧語,不需要廢話。有些商人為了讓人信服,往往會走得很遠,甚至信誓旦旦,以示誠意。這也是不可取的。經常可以看到“吐槽貨!”最後三天”驚人的廣告口號,結果這個口號掛了三個月。壹開始大家都信以為真,增加了不少客戶。當大家發現這是商家的壹個謊言的時候,這個商家的顧客就少之又少,同時這個商家也被大家所厭惡和鄙視。
3.委婉語規則
公關活動通常是涉及壹些國家、組織和個人利益的活動。涉及到利益問題,有時候要做好準備,有時候又要圓滑,旁敲側擊。所謂硬有軟,軟有硬。當對方地位高於主體,對方氣勢很強,對方已經占據了有利的局面,那就“玉石俱焚”地迎面直撞,也達不到說服對方回心轉意的目的。
因此,委婉語是公關活動中常見的語言藝術,即要根據時間、地點、氣氛、場合、身份、主客體關系等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觸龍說,慈禧太後的故事就是壹個委婉的典型:在這個歷史故事中,觸龍從來沒有動員成做人質,而是用家常的方式達到了說服慈禧太後的目的,這就是委婉的高明之處。
4.簡潔的規則
公關活動中的語言也要簡潔。這是因為公關活動的對象有時是特定的少數人,而大多數時候是不特定的群體。因為公關活動還是有時空限制的,受眾的註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所以,在公關活動中,要把事情說清楚,尤其是把復雜的事情和想法說清楚,妳需要有高超的語言藝術,用簡潔的文字解釋復雜的道理,用簡單的方法解決復雜的問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啟正壹貫主張清晰簡潔,因為他認為長篇大論會讓聽者搞不清楚講話的要點,讓人覺得沒有什麽新意,但實際上,講話者自己已經淹沒了新意。面對外國人,尤其重要的是避免談論“輪子”,讓人不明就裏。1999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後,他在新聞發布會上用邏輯推理駁斥了美國政府的謬論:他在回答CNN記者提問時說,美國政府未經仔細調查就匆忙宣布誤用舊地圖,而且三張都是舊的,正確的壹張都沒用過。為了讓大家認清美國的虛偽,他用扔骰子的例子來說明。因為骰子有六面,所以壹面出錯的概率是1/6。使用三張舊地圖是擲骰子三次,同時出現壹張臉。概率是1/216。再加上其他“偶然”的失誤,十幾個“骰子”同時出現在同壹邊。概率論告訴人們,這個概率幾乎為零。他還補充道,在衛星遙感地圖已經被廣泛使用的今天,美國空軍仍然使用普通地圖,這令人費解。這樣,任何人都會明白,美國政府所謂的“虛假欺詐”只是壹個借口。會後,許多報紙引用了他振振有詞的話。其實他這段話很簡潔,比喻連普通中學生都知道,更增加了說服力。
在寫作中,公關活動的壹些表達要簡潔、精辟。由於平面載體和多媒體的容量有限,公共關系的壹般表述都非常簡短和簡潔。比如電視廣告中的各種產品廣告語,如“某某奶粉――寶寶聰明,媽媽成功”“某某炊具――家和歐有愛”“節目口號――快樂大本營,每天都有好心情”“公益廣告――300元起捐,可能改變壹個失學兒童的命運”等,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於記憶。
要使語言準確簡潔,首先要明確語言主體的思維,因為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思維混亂,語言必然含糊羅嗦。其次,要求公關從業人員有紮實的語言基礎,占用大量的文字,註重文字的錘煉和推敲,這樣做好壹個字並不容易。第三,可以用壹些成語、典故、文言詞語來增添文采,簡潔地表達內容。
5.幽默法則
語言的趣味性是公關語言吸引人的重要元素之壹,其作用就像菜肴中的鹽。沈悶或嚴肅的語言像缺鹽少糖的菜壹樣破壞食欲。它的營養價值再高,吃起來總是像嚼蠟壹樣,不會廣為人知,口耳相傳。
幽默是瞬間閃現的耀眼火花,是豁達樂觀的自然流露,是健康完整的精神狀態。幽默的語言可以緩解緊張情緒,緩和對立情緒,營造壹個讓公關主客體雙方心理都舒服的溝通環境。心理學家也認為,在語言交流中,情感的作用不可低估。語言的刺激影響情緒的變化,情緒可以調節和影響人的認知過程。當公共* * *關系的對象有了好心情,公共* * *關系的主體就會有如魚得水、順流而下的有利交往基礎,更好地開展公共* * *關系活動。
我國前總理朱镕基是壹個非常幽默的人。他經常讓會議室的氣氛變得輕松活躍:3月25日下午,1999,朱镕基在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的中外記者會開幕式上說:“我只想說壹件事,歡迎大家向我提任何問題,沒有任何限制。但是因為時間關系,並不是所有舉手的人都能提問。所以,我提前向那些沒有機會提問的記者道歉。”這句幽默的話,自然幽默,誠實可信,立刻活躍了會場的氣氛,記者們爭相舉手提問,情緒越來越高。
黑約翰搖滾在:& gt它是這樣開始的:“女士們,先生們——我來這裏與其說是為了發表演講,不如說是為了給這個場合增添壹點‘色彩’”。他的開場白立刻讓白人觀眾大笑。而這種反饋信息——笑聲,起到了排除各族障礙,縮短距離的作用。
可見,幽默可以增加語言的生動性,吸引觀眾。廣泛應用於開場演講中,扭轉場上意外事件造成的不利局面,改變觀眾挑剔、懷疑的心理,信任妳、親近妳,從而達到被認可的目的。
6.圖像規則
公關活動中的語言不僅要簡潔幽默,還要生動形象。廣告最符合這壹條。除了廣告,其他公關語言也需要生動的形象。生動的語言能讓對方更快地理解妳的意思,讓對方愉快地接受妳的觀點,給正式嚴肅的交流增添輕松活躍的氣氛,讓更多的聽者接受並記住妳想表達的內容。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啟正說得非常生動。他總是通過生動的例子來說明問題,以達到說理的目的。國外某大媒體曾經做過壹個對中國不友好的節目。在會見這家媒體的負責人時,趙啟正坦言:“妳說報道的內容是實際情況,那麽如果壹個地方有3個垃圾和7朵花,妳的相機拍垃圾需要7分鐘,拍花需要3分鐘,那麽這個地方就會變成垃圾場。”這位負責人最後說,這次談話很有成效。
當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魯迅看到壹些年輕人在自吹自擂的學者面前感到羞愧時,他鼓勵他們說:“壹條小溪是清澈的,即使它很淺,但它很淺。如果是泥塘,誰知道是深是淺?”也許淺壹點比較好。“這裏沒有簡單的說教。壹句妙語,把深刻的見解和哲學思想表達得非常生動、透徹、有說服力,極大地鼓舞、感染和吸引了青少年。
運用名言、詩詞、典故、歌詞,甚至引用俗語、歇後語,可以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比如引用《人槳開船》的歌詞:“只需壹掌拍,萬人高聲拍……”來說明量變導致質變的原因;引用《重新開始》的歌詞:“昨日的壹切榮譽都成了遙遠的回憶,我努力了半輩子,如今又在風雨中歸來……”說明事物的前進和蹣跚統壹的真相;用“兩個啞巴坐在對面――無話可說”來表達贊美是非常流行和幽默的。
7.溫暖的法則
公共* * *關系活動往往是首先獲得對方好感的,所以如何拉近與對方的心理距離,消除與對方的隔閡,是公共* * *關系語言的首要任務。因為公關活動的對象是人,而人是有感情有情緒的,打破對方的“堅冰”,以情動人,以語暖人,可以達到獲得好感,拉近距離的目的。
溫暖法則非常重要,常用於初次見面、開場白、公共場合,以及對方受挫或不利時。它向對方傳遞善意,給對方良好的自我感覺。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情況:(1)通過感謝來加強感情。在奧斯卡、諾貝爾獎等國際獎項獲獎者的獲獎感言中,壹個領導會在告別演說中感謝老師、父母、朋友、夥伴。在公關的社交活動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舉著酒杯說“感謝您在過去的壹年裏對我們工作的大力幫助和支持!”類似的話。⑵主動關心他人,積極表揚。俗話說:“壹句好話暖三冬,壹句壞話傷六月人。”每個人都有自尊,每個人都想聽到對方的肯定和贊美。通過問候、關心、贊美、贊美、肯定,讓對方在最短的時間內感到開心,情緒高漲。比如說聊聊對方名字的含義,誇誇對方的衣服,問問對方最近的情況是不是生病出院了。在壹些外交場合,熱情法則更為常用:在接待外賓時,壹定會稱贊對方國家和組織對雙邊關系建設的積極作用,並預祝對方此行圓滿成功。(3)找到* * *相似點,從而找到交流的起點。從心理學上講,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有壹種“排他性”,往往會不自覺地對自己的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表現出更多的興趣和熱情;與自己無關的,某種程度上是排斥的。所以在談話中指出這種關系,讓對方意識到他們其實是“親密”的。這樣,無論對方是在妳之上還是之下,都可以更好地形成坦誠交談的氛圍,打通初次見面時因陌生而產生的心理“防線”。毛澤東同誌經常用這種“打領帶”的方法。在會見建國後的民主人士時,和他有些關系的人,以及通過師生、老朋友有關系的人,往往見面就全盤托出,在“我們是壹家人”的歡聲笑語中,氣氛親熱得多,使被采訪者感到更加親切。(4)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在公關活動中,不僅僅是直接單方面的表達善意和贊美,更是在壹些矛盾沖突發生時,表達“感同身受”的誠意。比如汽車企業在發現設備缺陷時,不隱瞞也不事後處理,而是采取“召回制度”召回已售出的汽車進行維修,更好地體現了汽車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感,消除了消費者的隱患。如果不是設計成“召回制度”,而是設計成“維修制度”,就會給人壹種有質量問題的疏忽行為的不良感覺。
8.雙贏規則
公共* * *關系活動既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又要註意在過程中甚至在結果中達到主客體的雙贏,即雙得。公關的語言也是如此。
2003年8月,為慶祝俄羅斯聖彼得堡建市300周年,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聖彼得堡市政府主辦的“中國周”在聖彼得堡舉行。這是俄羅斯史無前例、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壹次宣傳活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啟正在聖彼得堡斯莫爾尼宮禮堂出席中俄文化交流講座,並發表題為《以文化為紐帶開創中俄友好新世紀》的演講。在這次演講中,趙啟正談到了兩國的地理位置,回顧了兩國從18世紀開始的漫長交往歷史,二戰期間兩國軍民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付出的代價,以及新中國成立後蘇聯對中國的幫助, 並進壹步提出“雙邊關系先後邁上了從友好國家相待、發展建設性夥伴關系、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到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四個臺階。 在他後來的演講中,趙啟正將話題從歷史拉回到現實,指出對當前的文化交流談得很少。他說:“中俄兩國人民之間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這是我們在新世紀發展中俄友好關系的良好基礎。中國和俄羅斯互為最大鄰國,擁有世界上最長的陸地邊界。中俄都是世界大國,都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有重要影響。中國和俄羅斯在經濟結構和資源方面存在差異,因此互補性更強。加上兩國深厚的文化交流背景,這為兩國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和新的機遇。”會場氣氛熱烈,趙啟正的演講和問答多次被熱烈的掌聲打斷。由於提問熱烈,講座比預定時間延長了壹個多小時。這次公開演講的成功,得益於趙啟正對中俄關系歷史發展的認識,同時也離不開他以“雙贏”為出發點的語言藝術。
9.時間規律
公關活動中的漢語也要註意時機。所謂時機,就是什麽時候說什麽話,現在說什麽話,現在不說什麽話。什麽時候說這個會有事半功倍的顯著效果,什麽時候說這種性質的會適得其反。
同樣的語言,如果時機不對,就達不到說話的效果。春秋戰國時期的外交家蘇秦去秦國遊說的時候,他的戰術沒有錯。文字也很有藝術性,推理也很到位。但被秦王婉言謝絕了。後來他的老同學張儀去秦國,成功說服了秦王,當上了秦國的宰相。不是說他比蘇秦強,而是時機對了。
前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2003年8月,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聖彼得堡市政府主辦的“中國周”在聖彼得堡舉行,慶祝聖彼得堡建市300周年。為了加強中俄關系,中國非常重視“中國周”的友誼和外交活動。8月2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莫斯科國際文傳電訊社發表題為《以文化為紐帶,開創中俄友好新世紀》的講話,趙在莫斯科國際文傳電訊社發表題為《讓媒體架起中俄友好之橋》的講話。在這次演講中,趙啟正分析了由於當今世界經濟和技術力量的不平衡,西方媒體控制國際輿論的情況。他用準確的數字解釋了這種情況:“目前英語是互聯網上的主導語言,占80%以上,而漢語只占5%左右,俄語似乎沒有達到應有的比例。有資料顯示,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新聞來自西方發達國家,而這些國家的人口只占世界的七分之壹。全球每天傳播的國際新聞中,約80%來自西方各大通訊社。西方發達國家給發展中國家的信息量是發展中國家給發達國家的100倍。”趙啟正的外交演講首先選擇了在聖彼得堡300周年慶祝活動中促進中俄友誼。第二,我借此機會在慶典結束後在莫斯科國際文傳電訊社對俄羅斯媒體發表演講,分析了東西方媒體失衡的原因。後壹個問題其實很嚴重,需要引起重視,但如果刻意去討論,就會感受到東西方媒體的對立。選擇這個機會,感覺“順理成章,有幫助”,既自然又親切,也非常契合中俄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