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edge)、天的邊緣、海的盡頭都是用來形容極遠的地方,或者相隔極遠。出自南朝陳《武帝與嶺南土司書》:“天涯若比鄰,天涯海角長,勾心鬥角無理,惟以情為上。”唐·顏路的絕句:“天涯海角有人求我,我走到天涯海角也見不到人。”《行官註》卷六:“今遠官,奉賈者,皆稱天涯。”吳琴·景子《儒林外史》第四十六章:“我們都是來自天涯海角的人。今日承蒙賢明大師之邀,亦是三生之緣。”唐宋八大家之壹的韓愈,19歲從翼城赴京,在隨後的10年間只見過侄子四郎三次。後來十二郎病逝,韓愈傷心欲絕,於是寫了《十二郎頌》,其中說:“壹個在天的邊緣,壹個在地的角落。生命和陰影不依賴於我的形狀,死亡和靈魂不與我的夢相連...天就是天,美極了。”很感人。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天涯海角”位於海南島。島上有兩塊刻有“天涯”和“海角”的巨石,讓人覺得到了天地盡頭。
為什麽海南島被稱為“天涯海角”?這是因為,在古代,交通閉塞,“半年鳥飛之旅”的瓊島人煙稀少,壹片荒涼,是封建王朝流放“造反者”的地方。來這裏的人,來來往往無路可走,望海嘆息,所以被稱為“天涯海角”。宋代名臣胡荃曾感嘆“萬裏只是天涯,野草壹抽就枯死”。唐朝宰相讓德裕用“壹去萬裏,壹千不回”的詩句傾吐被廢黜的命運。這些都說明這個地方是中國古代人心中真正的“天地盡頭”,而且極其偏僻。
說到這裏,就有必要說說中國古代的地理變遷了。今天,我們都說祖國像雄雞壹樣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事實上,中國疆域的形成經歷了壹個非常漫長的醞釀過程。
據現代考古,早在3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中國人的祖先就在從今天的喜馬拉雅山到外興安嶺、巴爾喀什湖、青山到大海(今南海、東海、黃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的廣大土地上勞動生活。新石器時代(距今1000 ~ 4000年)以後,夏朝建立,國家出現。國家行使領土主權,標誌著中國領土作為政治地理學概念的誕生。甲骨文的發現和研究證明,史書記載的商人活動和商朝歷史基本可信。商代夏朝之前有八次遷徙,商朝建立後,都城依然頻繁遷都。但不在今天河南、山東、河北三省的範圍內,也沒有達到這三省的全境。當然,它的統治面積可能更大,但不會超出黃河中下遊的範圍。只是到了末年,商朝的影響才擴展到淮河流域。
周人祖籍關中,後遷居公劉伊(今陜西省柞縣西)。傳至古公齊府(約公元前12世紀)時,遷至岐山下的周元(今陜西岐山縣)。約公元前11世紀,文王(姬昌)建鳳儀(今陜西長安西南南豐河西)為都城,再次東遷。武王(姬發)建造的豪景離峰峰不遠。大量諸侯國在吳王滅商後稱王(約公元前11世紀)後被分封,範圍大致為北起燕山,南至長江中下遊,西起關中盆地西緣,東至山東半島中北部。後來諸侯國又征服了周邊的壹些其他部落或小國,範圍擴大了,西周名義上的統治區域也擴大了。
公元前213年,秦朝統壹了中國。這個王朝疆域遼闊,北起河套、陰山山脈和遼河下遊,南至越南東北部和廣東大陸,西至龍山、川西高原和雲貴高原,東至於海。如此大規模地建立壹個統壹的國家,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壹次。但是,並不是秦朝所有的疆域都達到了這樣的統壹程度。在南方新占領的地區,秦朝還沒有取得完全的控制權。在今天的浙江南部、福建、雲南、貴州、四川南部、廣西北部等地,往往只控制著交通要道和沿線據點,當地部落的“君主”仍然保持著權力。
到了漢朝,中國的疆域在劉徹時期達到最大,他能打仗。最重要的事件之壹是撤銷海南島的行政區。由於島上原住民的不斷反抗,漢元帝接受了賈的建議,於元初三年(前46年)將所有行政機構內遷。此後西漢的疆域壹直保持穩定,直到公元9年王莽取代漢朝。與秦朝相比,這個疆域擴大了不少,從東北的朝鮮灣沿岸的壹角,壹直延伸到今天的江華線以北,向南延伸到北緯13度。在西北,增加了河西走廊和西部地區胡夫的管轄範圍。之後中國經歷了東西兩晉南北朝的動蕩時代,直到隋唐才穩定統壹。唐朝的實際控制區域達到貝加爾湖以北,設立正式行政區的範圍也擴大到“陰山以北六百裏”,超過了今天的國界。貞觀十四年,高昌被滅,行政區域擴大到今天的新疆東部。唐朝也曾壹度在黃河上遊、大渡河上遊收購曲流之地,設置郡縣。黔西南、黔東北、雲南大部、廣西恢復了官方行政區。
隨著軍事行動的勝利和當地少數民族的服從,唐朝先後在邊境地區設立了可汗(雲中)、安北(瀚海)、安西、北庭、安東、安南等六個州以及邊境地區的幾個州,對這些地區實施管轄。因此,唐朝所擁有的領土西至鹹海,北至西伯利亞,東至庫頁島(薩哈林島),南至北緯18度。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安史之亂後,唐朝沒有真正的統壹,而宋朝則是和平壹隅,在金、遼、蒙古等少數民族政權的夾縫中艱難生存。
元朝時,中國的疆域達到最廣。北部,西起今天的額爾齊斯河,東至鄂霍次克海。在東方,它擁有今天朝鮮半島的東北部。在西南部,包括現在的克什米爾、不丹和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錫金,現在的緬甸東北部和泰國北部。與漢唐鼎盛時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僅在面積上大大超過了他們,在控制上也遠遠超過了他們。除吐蕃地區外,元朝還在全國設省,包括陰山山脈和遼河以北地區,漢唐時期從未正式設省。
元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明確國號。洪武十五年(1382),明軍平定雲南。至此,除蒙古高原及其西北地區被元朝(北元)殘余勢力占領外,明朝基本繼承了元朝的疆域。但明朝疆域不穩,尤其是北方和西南,呈萎縮趨勢。但朝廷與西藏的聯系沒有以前那麽緊密,但始終掌握著西藏的主權。現在,新疆、內蒙古、青海和甘肅的部分地區在明朝的大部分時間裏都不在它的版圖之內。
順治十六年(1659),清軍占領雲南,南明桂王(李詠)逃往緬甸。施瑯收復臺灣省後,在擁有明朝全部領土的基礎上,清朝還有福建、廈門、金門等地。
就這樣,經過了近2000年,中國終於形成了壹個空前統壹的國家,國土面積超過654.38+00萬平方公裏,從秦始皇滅六國開始,不斷擴張領土,建立秦帝國,南至南海諸島,西至巴爾喀什湖和帕米爾高原,東至庫頁島。
中國古代疆域表現出壹定的類型和等級。比如在非統壹時期,各代的疆域格局壹般包括主要王朝管轄區、民族政權控制區和各民族居住區。相關王朝政府往往根據這些不同的類型采取不同的管轄和不同的聯系方式。元清統壹時期,政府還根據內地和邊遠地區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管轄方式。
在古老的疆域中,海南島壹直是壹片蠻荒之地,它面朝大海。壹望無際,水天壹色,難怪人們會稱之為天地盡頭,天涯海角。
時光飛逝,壹千年不經意間就過去了。當今時代發展如此之快,人們追求新奇和追求極限的心情與過去大不相同。天涯海角早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但昔日的荒涼和狂野景象已經壹去不復返。誰說這種變化不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