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是西湖十景之壹。田汝澄《遊西湖:孤山三堤》:相傳湖中有三潭,深不可測。西湖十景所謂“三潭印月”也是如此。因此,鎮上建了三座塔。
三灘殷悅是西湖十景之壹,被譽為“西湖第壹景”。蘇軾疏浚西湖後,為了表現湖泥的回淤,在堤外湖的三個最深處豎立了三座瓶狀石塔以示紀念,形成了“湖中有深潭,水中有明月,石塔來相照,八月月圓”的奇特景觀。
在島的南湖上,有三座石塔,高2.5米,高出水面2米。它們由基座、圓形塔身、寶蓋、六角亭和葫蘆頂組成。三座小瓶子狀的石塔巍然屹立,造型獨特美觀。塔頂呈葫蘆狀,塔身呈球形,高出水面兩米,中空,塔身四周分布著五個小圓孔,塔基為扁圓形石座。
三座塔的平面是壹個等邊三角形,每邊長62米。每到中秋,明月當空,水天相映,塔內點起蠟燭,與明月爭輝。賞月遊湖者搖櫓,攪動滿湖銀輝,寄托無限思念,忘了高高興興回國。
地理位置:
周曉穎、胡鑫亭和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而三潭銀月是西湖三島中最大的壹個,占地七公頃。環堤環繞,島內有湖,水面分“田”字形,築九曲三轉三十彎之九曲橋。島上建築精美,時時刻刻鮮花盛開,因此有“水上仙女”的美譽。
島的南湖上矗立著三座石塔,高2米,是壹座中空的球形塔,塔上有五個小圓孔。有“月映深潭,寶塔分三十二”之說。每座石塔有五個小洞,三個是15,加上水中倒影是30,加上明月及其倒影,共計32。綠島秀麗,廊橋曲折,文脈端莊典雅。
古代人們常把海上想象中的瓊山仙島稱為“蓬萊三島”,分別稱為蓬萊、方丈、瀛洲。中國的古典園林在建造時,也是秉承這種壹池三山的模式,“蓬萊三島”比喻象征仙境。因此,在西湖,人們還把胡鑫亭、阮公敦和三潭嶽影比作蓬萊、方丈和周曉穎。因此,三潭映月也被稱為“小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