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說,地球上幾乎所有的黃金都來自外太空。很久以後,演化末期發生了超新星爆炸,壹些恒星死亡,壹些核聚變和核反應發生,各種元素在這期間形成。地球上的金元素是這些恒星不斷碰撞、死亡、形成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產物。地球上自然界的黃金基本上以純金的形式存在。
新知識評論:
黃金是延展性最強的金屬之壹。1克黃金可以畫出4000米長的金絲,或者錘成比紙薄得多的金箔,用指甲在黃金表面畫出痕跡。壹噸黃金立方體的邊長不到40厘米,和電腦主機大小差不多。全球每年有1萬人靠采金為生。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金礦已被開采。當然,這只是地表可以開采的金礦,海底還有大量的金礦存在。也許在未來,人類會為了追求黃金而重新進化鰓。
研究稱,地球上大部分黃金來自外太空,90%的金礦都是開采出來的。
黃金是壹種外星物體。
黃金是死星留給地球的“遺產”。地球上自然界的黃金基本上以純金的形式存在。金光閃閃,給人類壹種本能的關心和偏愛。
今年早些時候,據報道,澳大利亞勘探者挖出了壹塊重5.5公斤的黃金,估計價值30萬美元。這讓人不禁好奇,地球上到底有多少黃金,又是從哪裏來的?
"可以說,地球上幾乎所有的黃金都來自外層空間."
紫金山天文臺的研究員吳雪峰告訴《發現周刊》。吳雪峰介紹,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宇宙年齡約為654.38+03.82億歲,比地球的46億歲要大得多。“太陽系在宇宙中的年齡並不大。在太陽系形成之前,它的‘地盤’上就有壹些恒星。很久以後,這些恒星在演化末期被超新星爆發,有的死亡,有的融合反應,這期間形成了各種元素。這些形成的元素結合在壹起形成了太陽系、超星,然後演化成新的行星,比如地球、金星、火星……”而地球上的金元素就是這些恒星不斷碰撞、死亡、形成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產物。
早在6200多年前的石器時代,保加利亞原始人就已經開始加工黃金,公元前3600年,古埃及人就掌握了黃金提純技術。據史料記載,當時密坦尼國王托斯卡拉蒂在埃及將黃金稱為“多於粘土”。黃金之所以能這麽早被人類發現,是因為它以純金的形式存在於自然界,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而人類和很多動物壹樣,對發光的東西有壹種天然的關註和偏好。
世界黃金協會官網顯示,全球每年有6.5438+0億人依靠采金為生,而自加州淘金熱以來,全球90%以上的金礦都已被開采。當然,這只是地表可以開采的金礦,海底還有大量的金礦存在。
黃金是壹種化學物質。
金元素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具有優異的耐化學腐蝕性和耐變色性。“真金不怕火煉”,黃金可以耐高溫。同時,黃金非常“溫柔”,是工業制造的寵兒。
說白了,黃金是重金屬的壹種,但它的受歡迎程度壹定和它本身的特性有關。金元素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具有優異的耐化學腐蝕性和耐變色性,能耐高溫,特別是在堿和各種酸中。“只有在王水,也就是3:1的鹽酸和硝酸的混合物中,以及少量溶液中才能溶解。正是這種穩定性,讓黃金從古到今壹直流傳下來。”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魏小蘭說。
同時黃金的密度特別大。把壹噸黃金做成壹個立方體,大概和鞋盒壹樣大。黃金的這壹屬性或許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麽“吞金自殺”真的可行。“雖然黃金不太可能與胃液發生反應,產生有害物質,但也有可能壹小塊極重,會壓迫胃部,造成胃穿孔出血,影響消化,最終導致死亡。”
雖然黃金“頑固”——不溶,“重”——密度高,但誰會想到黃金的內心是“溫柔”的:黃金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和柔軟性。古裝劇或者奧運冠軍拿金牌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咬金,留下淡淡的牙印。
“黃金是延展性最強的金屬之壹。1克黃金可以被拉成長達4000米的金絲,也可以被錘成比紙薄得多的金箔,用指甲在黃金表面畫出痕跡。”魏小蘭說。
黃金的各種屬性使其成為許多工業制造業的寵兒。黃金常被制成金絲和金粉,鍍在其他金屬、陶器和玻璃的表面,或制成超導體和有機金,廣泛應用於高科技行業,如電子、通訊、化工、醫療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