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飛將軍李廣怎麽了?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飛將軍李廣怎麽了?

飛將軍李廣因為王昌齡的《離堡》而家喻戶曉,王昌齡在《離堡》中說“但使龍城飛,莫教胡馬過陰山”。而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成語,道出了李廣的辛酸與悲哀。西漢時,很多人都稱贊李廣。漢文帝司馬遷、公孫昆、程無知者,東漢班固,唐代司馬貞、王昌齡、呂侖、高適,都對李廣推崇備至。

但為什麽衛青、霍去病等能。封侯快,李廣難封?在司馬遷看來,這是因為漢武帝偏愛衛青、霍去病等親族。所以史書記載司馬遷擡高李廣,貶低衛青,認為李廣因為運氣不好難以封侯,而衛青因為是皇親而被封侯。

那麽歷史上的李光是什麽樣的呢?贊美太多贊美太多貶低太多,如何還原真實的李廣?

李光的藝術肖像

李光的基本事跡

這不是對錯的問題。行為是最好的事實。現在我們來看看李廣的基本事跡:

李廣出生於公元前1年和公元前184年。相傳他是秦朝大將李信的後代。

2.公元前165年,19歲的李廣參軍;

3.漢文帝年間,李廣因戰功卓著,被封為漢中郎官銜,其弟均為尚書令,年薪八百石;

4.漢景帝初年,李廣為隴西校尉,後騎阿郎;

5.公元前154年,發生了七國叛亂。李光是的壹個上尉,他和邱周亞夫壹起與吳和楚作戰。他有軍事功績,但他沒有因為接受王曦梁私人授予的將軍印像而受到獎勵。後來李廣被任命為上谷太守,後來又因為公孫昆的惡信被調任尚軍太守。

6.公元前140年左右,漢武帝因為李廣的名聲,封李廣為未央衛,成不知為長樂衛;

7.公元前133年,漢武帝聽了王惠的建議,打算在馬邑伏擊殲滅匈奴,但被匈奴識破。當時,李廣是壹個小七將軍,和其他將軍壹樣沒用。

8.公元前129年,漢武帝派李廣從雁門、公孫敖從雲中、公孫賀從、衛青從上谷四面出擊匈奴。結果如下:李廣遇到匈奴主力,全軍覆沒,李廣被俘後逃亡;孫敖失守,折損7000人後撤退;公孫賀沒有遇到匈奴,無功而返;獨有衛青長途奔襲匈奴聖地龍城,殺七百人;李廣、公孫敖因戰敗被廢為庶人;

9.作為平民的李光因飲酒耽誤行程,被巴以夜間不得通關的法律拒絕入境,盡管李光說明了身份;

10因鎮守漁陽的被匈奴擊敗,漢武帝重用李廣為右北平知府,李廣要求拒絕其通關的巴隨其前往,到達右北平後斬殺巴;

11.漢武帝因石堅之死,以李廣為大夫都督;

公元前12、123年,李廣被封為後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從定襄進攻匈奴。其他將領都有軍功,除了李光。

公元前13年和公元前121年,李廣因為同時參軍,早在公元前124年就被封為樂安侯,只是他的弟弟蔡麗沒有他本人出名。他問當時著名的相士王朔。王朔認為李廣在隴西太守期間,在沒有得到保護的情況下,誘捕並殺害了800名投降的羌人,所以不能給他封號。

公元前14年和公元前120年,李廣率領4000人配合張謇進攻匈奴。結果李廣在遇到張謇之前就被匈奴左的四萬大軍包圍了。李廣在困難的情況下勇敢地堅持下來,直到張健的軍事力量到來。李廣因失兵而敗,張謇被廢為庶人。

公元前15、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率五萬大軍從定襄、戴軍向匈奴進攻,即漠北之戰;本來漢武帝是不肯讓李廣出戰的,但是他經不起李廣的懇求,只好同意跟隨衛青出戰,但是暗中命令衛青不要讓李廣當先鋒。衛青根據漢武帝密令,不顧李廣的請求,派李廣支援東路軍右將軍史昭,以公孫敖為先鋒;東路軍因為失去了向導而迷失了方向,直到漠北之戰後,才在漠南遇到了魏。衛青指責趙和李廣,李廣不服審判,憤而自殺。

以上是李廣的基本史實。而司馬遷認為李廣不吉利,漢武帝也認為李廣不吉利,於是命令衛青不要讓李廣當先鋒。但是李廣因為運氣不好不能被封?還是漢武帝歧視李廣?還是像半仙王朔說的,因為李廣殺了八百羌人?

事實上,並非如此。真正的原因在於李廣的個人性格和治軍之道。以下是對李廣性格和治軍之道的描述。

李廣木

李廣的性格。

先摘錄《史記》中關於李廣性格的記載:

1,自負:經典之國公孫昆哭道:“李廣高明,大話西遊自負。

2.勇氣:光嶽:“我去從軍數十裏,今騎百馬而走,匈奴追我到底。我今日若留在此,匈奴必以我為軍誘我,不敢打我。”

3、窄:寬,即請巴與眾人並駕齊驅,去軍中斬之。

4.勇氣:聽說我住的縣城有只老虎,我嘗了嘗。而他在北平射虎,對,虎騰傷廣,廣也射。

5.內向:心胸開闊,健談。

6、膽識:其射,見敵匆忙,不在數十步之內,失之度,不發,發之退。

7.勇氣:暮年,百官皆蒼白,卻自在而益軍。軍隊天生勇敢。

8、膽大:寬廣正直,對下屬、飲食、學者都要有所回報。

從上面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李廣就是這樣壹個人:內向但自負,勇敢而出眾,不擺架子但記仇。綜上所述,他是壹個崇尚自由主義,有英雄情結的人。這也是李廣為什麽會在當時和後世被很多人稱贊的原因——就算時光流逝,只有妳有自由主義和英雄情結,妳才會和他有個* * *啊!

李光雕像

李光的治軍之道

如前所述,李廣是壹個崇尚自由主義,有英雄情結的人。因此,李光和他的下屬混在壹起。沒有上下級之分,只用人格魅力作為李廣與下屬的聯系。不信妳看看《史記》裏對李廣治軍之道的記載:

治軍無紀律;

1,廣智的將領,缺乏獨特的地方,見水,士卒不喝,不近水,士卒不吃,不吃飯。寬大不苛,士子用此愛樂;

2.如果廣州沒有部門,對水草有好處,大家都自助,不會為了自衛而打架。但是,他們遠不是偵察兵,也沒有被打死。

與李廣同時代的人,以治軍嚴謹著稱,程對此無法置評:

“李廣軍極其簡單,但禁止犯之;而他的士卒也樂了,仙樂為此而死。我軍雖惱,不準得罪我。”

除了程無知的利弊,李廣治軍之道的弊端也還在:

第壹,以人格魅力治軍,對小而精的部隊很有效,但在大規模軍事行動中容易瓦解軍隊士氣,特別是在遭到敵人猛烈攻擊時,有射程效應遞減的問題;

二、軍令效率與士官誓死奮戰的決心:無論人格魅力多麽強大,由於範圍的遞減效應,軍令效率降低,影響部隊集結動員;同樣,由於效果遞減和人趨利避害的動物性,士官很容易跟隨人的動物性不戰而死,導致軍隊在嚴肅的軍令下無法打硬仗,發揮整體的團隊協作效能。

李廣的戰鬥方式:

其射擊,見敵匆忙,不在數十步之內。如果它沒打中,它不會被發射,它會後退。如此,其兵困辱,其射獸亦傷雲何。

簡單來說就是要求箭不空。但是,由於我離敵人太近,雖然能重創敵人,但也損失不少。在與匈奴左的戰鬥中,李廣的戰鬥方式最能體現出來:

“行可數百裏,匈奴左將騎四萬圍廣,廣軍士皆懼,廣乃令其子敢馳。敢獨騎數十人,直騎過胡,出其左右,告廣:“易聽。“奈安中士。在陳老家外廣為流傳,胡姬如雨打。漢兵大半死,漢矢疲。光是讓將士們抱滿頭發,但光是用川軍射他的將領,殺了幾個人,得益於。黃昏時,百官皆面無人色,但心胸寬廣,舒適自在,有利治軍。軍隊天生勇敢。明日再戰,望侯軍到,匈奴軍休矣。漢軍,可追。廣鈞是時候離開了。”

戰鬥確實很勇敢,但是這種拼死的戰鬥很容易讓妳有殺敵的功勛,但是因為傷害,妳的功過是沖突的,最終妳是得不到回報的。

李廣的治軍之道,用兵之道,在李廣當上將軍,率領大軍之前,確實很有效。但當了將軍後,隨著部下規模的擴大,問題出現了,但李廣並沒有好好反省。但李廣的孫子李陵吸取了李廣的教訓,把個人魅力和嚴肅的紀律結合起來。

悲劇英雄

綜上所述,李廣之所以難封,不是運氣問題,也不是漢武帝因為重視衛青和霍去病而被排擠,更不是殺了投降。根本原因是李光崇尚自由主義和英雄情結,導致李光在作戰中不考慮成本和收益。他雖然有軍事上的成就,但是損失很大。

李廣自負,以人格魅力治軍,不考慮戰略而奮勇作戰,他為了有效殺傷敵人而不考慮自身傷害的作戰方式,使他的收入(兵役)和成本(損失)賬戶為零,使他無可救藥。相比之下,李廣的弟弟雖然在兵役方面不如李廣,但是收入高,成本低,所以能夠賺到高工資(高利潤)。

在侯豐的道路上,收入很重要,但它不如利潤有意義!

讀歷史,像壹聲口哨,讓人警醒!講述歷史,如壹聲哨響,壹絲寂靜!記得關註歷史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