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應該以此為目標,為師生提供完整的教育生活。所謂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關註師生角色的要求和他們作為普通人的身心發展需要,體現不同的發展;在教學內容上,根據學校的特色、培養目標和師生需求,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提供多樣化的課程;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要遵循師生身心協調發展,培養其高雅品位和健全人格;在教育過程中,要立足於生活、實踐、社會,讓師生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在教育評價中,要註重多元化、人性化和科學性,進行發展性評價,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成功。因此,按照“整合資源、立體構建、打造智慧課程”的策略,構建智慧課程體系,實現課程多樣化,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需求。
壹,規劃指導,提高課程領導力
2015禪城區全面進入課改實驗,我校有幸成為第壹個課改實驗學校。我們清楚地意識到,這次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學校以“質量立校,特色強校”為工作理念。在新壹輪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學校以“ESD智慧課程”建設為抓手,塑造智慧教師,建設智慧教室,培育智慧學生,打造智慧校園。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老師、學生、家長都收獲了成長和快樂。
1.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構建智慧課程體系。
基於“以人為本、承認差異、發展個性、著眼未來”的理念和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我們將課程按內容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按教育功能分為四個板塊:基礎課、特色課、增值課和實踐課。以國家和地方課程為導向,強化學科基礎知識和技能,發揮核心價值觀的作用,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以特色課程和增值課程為主體,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拓寬學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發展學生的優勢智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以實踐課程為提升,倡導“活動即課程”的理念,將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融合,註重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本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增強合作意識和競爭力。
2.特色驅動,建設具有學校文化特色的課程。
(1)核心文化:智慧教育理念下的“容文化”
隨著城南小學文化的不斷發展和積澱,“智慧”教育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深化,猶如壹棵生命力極強的“大榕樹”。以“智慧”教育為基礎,衍生出壹系列代表師生精神的“榕樹文化”,特別是展現德育特色的“家文化”和具有教學特色的“陶藝文化”,逐漸成為我校的特色文化項目。
(2)特色增值課程實現學生自主發展。
我們以“全民必修+團體必修+個人選修”的形式開展以下精品課程活動。
課程特色之壹:獨立增值課程——挖掘學生內部潛能
我校自2013年9月起,每周開設1學時的增值選修課,是為了展示師生的才華,挖掘他們的潛力,搭建壹個促進他們成長的平臺。我們學校有很多種增值選修課,都是我們老師自主註冊開發的。選修內容包括陶藝、烹飪、中國畫、書法、剪紙、紙雕、閱讀國學、創造性思維、科技創新、舞蹈、合唱、武術、足球、機器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