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誌·於迅傳》,時間是狄鹹興平元年(公元194),主人公是於迅。原文如下:
當死後,毛想奪取徐州,但他仍然決定分配它。糜竺曰:“昔日高祖守關中,光武占河內,皆為欲制天下,根深蒂固。他們進得足夠打敗敵人,退得足夠堅守,所以盡管被困住被打敗,最終還是幫助了大業。將軍以兗州為第壹要務,平山有難,眾將心服。除此之外,河流和經濟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地方。雖然今天損壞了,但還是很容易保護自己。他們也是將軍的關中和河內,所以我們要先決定。今若破、,若分兵東攻陳宮,宮中不敢望西。其間,止我軍收熟麥,食畜糧,布可壹舉破。
破衣爛衫,然後南下揚州,* * *討元蜀,為的是面對淮、汜。如果把布匹留在東邊,多留點兵是不夠的,少留點兵,大家都是保城不保柴。以弱制強,民以利危。只有鄄城、範、魏可以相安無事,其余都不是自己人,所以沒有兗州。徐州未定,將軍歸何處?而且陶謙雖然死了,徐州也不容易死。他懲罰了前幾年的失敗,在恐懼中結了婚。如今東方都是收割麥子,要站穩腳跟,為將軍清場。將軍會毫無毅力地進攻,但他會收獲很少。十天之內,十萬人不戰而困。
前議徐州,威逼之下,其子以父兄為恥,必須自守。如果他們不降低他們的思想,他們將能夠打破它,這是不可能的。在丈夫的事上棄此而取彼者,好對付,好對付而又危險,有乘勢而不患根基不穩之功。今天,前將軍莫莉仔細考慮了壹下。”毛正在檢查。收麥,布復戰,分兵平郡縣。布敗,兗州遂平。
這篇記載的大意是:陶謙死後,曹操回來時想奪取徐州,平定呂布。於迅說:“當年漢高祖劉邦守關中,光武帝劉秀占河內,都是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然後才收服天下。他們能夠向前擊敗敵人,向後保護自己。所以雖然也有過窮困潦倒的時候,但最終還是成就了大事。將軍本來靠著兗州起事,平定黃巾,百姓對妳是完全信服的。況且兗州是天下要津。雖然現在滿目瘡痍,但還是很好把握的。這可以稱為妳的關中河內,所以必須先平定兗州。現在李鋒和雪莉都被打敗了,如果我們分兵攻打陳宮東進,他肯定不敢洗白罪行。他會以此為契機,領兵收割小麥,積蓄糧食,囤積糧食,很快就能打敗呂布。打敗呂布後,南下揚州,與袁術壹起,將勢力擴展到淮河流域。
如果棄呂布而東進攻徐州,兵力太多戰線留不住,人太少無法安身立命。如果呂布再乘虛打劫,百姓會心寒的。只有鎮城、東阿、範縣能保住,其余的都落入呂布手中,也就意味著失去兗州。壹旦我軍攻不下徐州,將軍何去何從?此外,雖然陶謙死了,但徐州不是那麽容易被摧毀的。他們吸取以往失敗的教訓,使郡縣緊密團結,互為表裏。現在徐州周圍都在忙著收麥,加固壁壘,清剿農村,讓妳攻不到據點,搶不到物資。到時候,將軍,妳很難贏得進攻,搶劫也不會有什麽收獲。10萬大軍會在戰鬥前自行崩潰。
在妳們東征徐州並對其進行屠殺之前,死者的兒子和兄弟們回憶起父兄之恥,大家勢必拼死壹戰,毫無投降之意。就算能攻破徐州,也不能完全擁有他。做事有取舍。以大換小是可行的,以安全換危險也是可能的。也可以在不擔心不穩定的情況下權衡局勢。但是現在這三個方面都沒有優勢,希望妳能仔細考慮權衡。”曹操放棄了進攻徐州的計劃,分兵平定兗州諸郡。呂布落荒而逃,兗州被平定。
本文要講的成語,就是於迅所說的“固壁清野”,意思是加固藩籬,清理鄉村。比喻敵人既攻不下據點,也搶不到物資。這也是於迅首創的壹個成語。
這個成語發生在呂布和張渺、陳宮和曹操爭奪兗州的戰爭中。兗州只有東阿、範縣、鎮城還在曹操手中,其余郡縣都落入叛軍手中。但是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曹操想出了壹個昏招,放棄奪回兗州,進攻徐州。幸虧於迅及時提醒,否則兗州的呂布、陳宮等人和徐州的劉備就會被夾在東西之間,曹操的困境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