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在這漫長的歷史中,成語有其特定的起源。比如天上的星星照亮了夜晚。比如“役勇”這個詞,講的就是越國國君勾踐為打敗夫差復興而下大力氣的故事。同樣,“壹問三未知”這個成語也有特定的由來。
暗示
春秋戰國時期,金勢力強大,出兵攻打當時弱小的鄭國。為了平衡各國之間的國力,齊國出兵救援。
當時,領兵的是陳將軍。這個人勇敢無畏,臨危不亂。兩軍對峙,戰爭壹觸即發。有個叫的人聽說金很強大,齊國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於是勸陳說,金軍有幾千人,很快就能打敗我們。陳大怒,訓斥他。臨行前,國君曾囑托他遵紀守法,按章辦事。就算金軍拿了千百次,也要奮勇作戰,而不是靠散布假消息來摧毀自己軍隊的士氣。
殷尋辭職了,反映他沒有徹底報告事情的來龍去脈,結果受到了訓斥和羞辱。
後來“不知所問”壹詞開始在民間流傳,表示對壹件事不知所問。後來又引申,比如為了自救而裝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