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不用說,哪篇課文的四個字是可以看懂的?

不用說,哪篇課文的四個字是可以看懂的?

知識百科全書

不用說就能明白的成語(從孟子的書中分享成語意思)

2022-07-09 15:30:01

《孟子》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思想和政治活動。孟子學說的出發點是性善論,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把《孟子》、《論語》、《大學》和《中庸》合稱為“四書”。自宋元明清以來,壹直被視為傳家寶。就像我們的課本壹樣。

《孟子》中有許多智慧的故事和見解。今天,讓我們壹起學習《孟子》中的成語,感受孟子的智慧!

1,杯水車薪

用壹杯水救壹車燃燒的柴火。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

來源《孟子·高子上》:“今人尚以壹杯水存壹車。”

2、不要太多

解讀很:過分。不要過度。常用來說服別人,對別人的責備或懲罰應該夠了。

出處《孟子·離婁》:“仲尼不是壹個很認真的人。”

3.發起人

俑的解釋:古代用於殉道的木制或陶瓷俑。先指用俑殺活人的人,後指惡風氣的創始人。

出處《孟子·惠亮·王上上》:“仲尼說:‘始作俑者,沒有前途!’也是用來讓它像壹個人。"

4.不言而喻

解說:解說;於:我明白,我明白。不用說妳也能理解。描述很明顯。

出處《孟子·盡心上》:“仁、禮、智根植於心,其色亦見於面。昂施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自明。”

5、清白的名聲

解讀:期待;口碑:好評。指意想不到或意想不到的稱贊。

出處《孟子·離婁》:“有安之譽,有盡之殤。”

6.食言

解讀:妳;反:傳“還”回。本意是,妳做了什麽,就會得到什麽後果。現在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後矛盾。

出處《孟子·惠亮·王霞》:“不合妳道的人,也是反妳的人。”

7.顯著的

解讀:超越;類:同類的;提取:本來如草,引申為采集。超越同類。更多的是指人的道德能力。

出處《孟子·公孫醜》:“出於其類,出類拔萃,自其生而未盛於孔子。”

8、這次,另壹次

這個的解讀:這個;p:那個。那是壹次,現在是另壹次。說明時代不同了,情況變了。

出處《孟子·公孫醜》:“當時,此時也。五百年內必有君王,其間必有名人。”

9、吃水壺裏的果肉

對食物的解讀:食物;漿:湯。人們用飯碗和湯鍋歡迎他們心愛的軍隊。描述軍隊受到群眾熱烈擁護和歡迎的情況。

出處《孟子·惠亮·王上》:“食釜瓤迎王師。”

10,最高優先級

緊急事務解釋:指應該處理的事情。當前任務中最迫切要做的事。

出處《孟子·盡心上》:“知者無所不知,勢在必行;仁者皆愛,急欲近聖賢。”

11,對它免疫

單獨解讀:僅;好:好,維護。原意是獨自修身養性,保持節操。後者指的是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別人的個人主義哲學。

全心全意出自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12,反轉自己

遇到挫折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努力改正。

來源《孟子·公孫醜》:“失之者,不怪己,自求。”

13,日夜不停

黑夜與白晝相連。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出處《莊子·至樂》:“富貴者,日日夜夜,思其是否善。”

14,顧左右而言他

看看兩邊的人,說點別的。形容無話可答,刻意回避主題,用其他話搪塞。

出處《孟子·惠亮·王霞上》:“曰:‘四境之內不治乎?“王顧說起過他。”

15,寡不敵眾

幾個解讀:很少;敵人:反抗;很多。人少的黨抵擋不住人多的黨。

出處《孟子·惠亮·王上》:“少而固,不可為敵。”

16,做個好老師

我喜歡做別人的老師。形容不謙虛,自以為是,愛故弄玄虛。

《孟子·離婁》出處:“人之煩惱,在於當良師。”

17,身無分文

釋不肯拔壹根頭發。楊朱的極端利己主義。形容人非常小氣自私之後。

來源《孟子·盡心上》:“楊紫取之於我,拔壹毛而利天下,不為其所用。”

18,吊人之罪。

解讀懸掛:吊唁;粉碎:十字軍東征。同情受苦的人民,懲罰有罪的統治者。古代國軍收復失地時,向死者致敬,懲罰罪人。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懲其罪,掛其人。如果下雨,人民就會高興。”

19,具體而微妙

具體解讀:各部分基本都有;微:微小。指事物的所有成分,但形狀和尺度都比較小。

出處《孟子·公孫醜》:“然牛、敏子、顏淵,具體而微妙。”

20.與其沒有書,不如相信書。

解讀壹般指讀書,不拘泥於書本,也不迷信書本。

出處《孟子·盡心上》:“信書,不如無書。我在武城,只是采取兩三個措施。仁者無敵於天下,如此仁者無情,血何以流?”

21,人民問題的解決方案

解讀:救援;倒掛:人被倒掛著。指搶救倒掛的人;比喻拯救受苦的人。

《孟子公孫醜》出處:“今宛城國仁,民以樂之,猶懸之。”

22、樂在人間,憂在人間

世上的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以至於無法讓世界臣服於他。

出處《孟子·惠亮·王霞》:“樂以天下,憂以天下,而不為王,則無有。”

23.拒人千裏

這個定義描述了對人的傲慢。

出處《孟子·告子上》:“聲色與人千裏。”

24、觀察力敏銳。

解讀與洞察:看清楚;邱浩:秋季鳥獸身上的新細毛。本來的形狀讓人有壹雙敏銳的眼睛,任何細小的東西都能看得壹清二楚。後者形容人對事物的洞察力。

來源《孟子·惠亮·王上》:“明足以觀秋末,而不薪,則王旭乎?”

25.開悟。

釋義毛:茅草;插頭:堵塞。原本打算馬上打開被茅草堵住的路。現在描述遮擋的想法,受了什麽啟發,突然想通了。

出處《孟子·盡心上》:“山之徑間,道由引而成;不用就塞。”

26,但這是不尊重。

解讀就是:推脫。指邀請、禮物等。對其他人來說。如果妳拒絕接受,那就是不尊重。

出處《孟子·萬章》:“惟是不恭也。”

27.關心他人,熱愛事物

仁的詮釋:仁。善待人,然後關愛生物。它過去指的是官員善良、品德高尚。

出處《孟子·盡心上》:“君子之於物,而愛人而仁;為民,與人為善,與人為善,與人為善,與物為愛。”

28、在熱水中

普通人遭受的災難像水壹樣越來越深,像火壹樣越來越熱。比喻生活處境極其艱難和痛苦。

出處《孟子·惠亮·王霞》:“水若更深,火若更熱,則只有運。”

29.事半功倍

解讀就是事半功倍,事半功倍。指做事正確,所以事半功倍。

出處《孟子·公孫醜》:“壹個有古代故事的人,會做兩倍的事,但就是這個時候。”

30.我是誰?

解讀之家:除了。除了我還有誰?形容在必須做某事時,敢於承擔責任,從不讓步的人。

《孟子·公孫醜》出處:“欲治天下,今天下何人?”

31,舍身取義

解讀之家:拋棄;生活:生活;取:求;義:正義。為了正義放棄生命。為正義犧牲生命。

來源《孟子·高子上》:“生也是我所欲,義也是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義者也。”

32、同流合汙

解讀流程:海關;汙垢:骯臟。指的是和壞人壹起做壞事。

出處《孟子·盡心上》:“與俗同,合於天下。”

33.五十步笑百步

壹個在戰鬥中後退五十步的人會嘲笑壹個後退壹百步的人。比喻妳和別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只是程度較輕,但妳嘲笑別人。

出處《孟子·惠亮·王上》:“加滿,兵器連,棄甲而行,或百步而止,或五十步而止。鍋嫌壺黑怎麽辦?”

34.有錢沒心沒肺

定義是:做,為尋求而延伸。剝削者為了發財,殘忍無情,毫無憐憫之心。

出處《孟子·滕文公》:“富不仁,仁者不富。”

35、倚仗泰山超越北海

釋義:持有,持有;超越:超越或超越。隔泰山渡渤海。比喻做壹些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孟子·惠亮·王上》出處:“吾不能與泰山過北海。”是的,我不能。"

36.心悅誠服

釋義:悅:開心,快樂;誠實:很難。由衷地高興,由衷地信服。指真心相信或順從。

出處《孟子·公孫醜》:“以力服人者,不服氣,力不足;以德服人者,悅之,誠服之,正如孔子以七十子服之。”

37、彥希不考察

解讀習慣:習慣;顏:語氣詞有“此處”之意;考察:感知。指經常接觸某物,但沒有意識到它的問題。

出處《孟子·盡心上》:“行而不思,學而不思,終其壹生不知其道者,也多。”

38、遠見卓識

口譯知識:理解;感覺:意識。指先於壹般人對事物發展的認識。或者比別人先知道事情的人。

出處《孟子·萬章下》:“先覺而後知,先覺而後覺。”

39、領導看

解讀導語:伸長脖子。伸長脖子往遠處看。形容殷切希望。

出處《孟子·惠亮·王上》:“若有不嗜殺之人,則天下之人皆望之。”

40、壹曝十寒

解讀曝光:太陽暴曬。本意是,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但曬壹天凍十天也長不出來。比喻沒有恒心,很難取得成果。

來源《孟子·高子上》:“世間雖有易生之物,若暴壹日,寒十日,則無壹能生。”

41,木頭的邊緣為魚

緣木釋義:爬樹。爬上樹去找魚。比喻方向或方法錯誤,無法達到目的。

出處《孟子·惠亮·王上》:“行其所欲,得其所欲,得其所木。”

42.和人們玩得開心

原來的解釋是指王之仁政,與民同樂。之後壹般指領導與群眾同樂,其樂融融。

來源《孟子·惠亮·王霞》:“今在此打獵,百姓聞王車馬之聲,見羽之美,喜告曰:‘吾王少病,何以在田打獵?’沒別的辦法,也是和人民壹起玩。"

43.說話近,目標遠

解讀:意義。話很淺,但意義深遠。

出處《孟子·盡心上》:“近者言,遠者指也。”

44、以鄰為壑

解釋的本義是溝壑,指擴大受水區,把鄰國當成大水坑,把自己的洪水排到那裏。比喻只求自己壹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災難轉嫁給別人。

出處《孟子·告子上》:“是因為於是四海乞丐。今天,我的兒子是鄰居。”

45.善待他人

解釋和:批準、贊助;For:做;好:壹件好事。指的是對人學習好的認可。現在它指真誠地幫助人們。

出處《孟子·公孫醜》:“以人為善,就是善待他人。所以,君子無非是與人為善。”

46、認識世界

解讀本來是指了解壹個人,研究他的背景。現在也指鑒定人品好壞,討論世事得失。

出處《孟子·萬章》:“不知能不能贊他的詩,讀他的書。”它基於它的世界。"

47.自暴自棄

解讀暴力:寵溺與破壞;嫌棄:鄙視。我看不起自己,願意落後或者墮落。

出處《孟子·離婁》:“自暴自棄之人,不能相談;自暴自棄的人,不可能有出息。”

48.收支平衡。

釋義:偶遇;來源:水源。到處都有充足的水。本義是廣泛的欣賞,要大方。後來也比喻得心應手,非常流暢。

出處《孟子·離婁》:“資之深淺,則取其左右。”

49.感覺不幸

對怨恨的解讀:怨恨,後悔;艾:割草比喻改正錯誤。本意是後悔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現在只意味著後悔自己的錯誤。

出處《孟子·萬章》:“太甲懺悔,自憐自艾。”

50.集中精力

釋義:極端,偏激;池:威爾。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上面。形容壹心壹意。

出處《孟子·高子上》:“夫今遊戲之數,亦為小數。不專心,就不行。”

國畫作者:吳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