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抵制成語

抵制成語

我在瀏覽博客的時候,發現了這樣壹篇文章,挺有意思的,就轉了壹圈。雖然有點長,但是值得仔細閱讀。

漢語和英語是我們每天使用的兩種語言。不用說,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我們都來自中國。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它。英語現在變得越來越實用了。英國在政治上走下坡路了,大英帝國早就解體了,就連英國也出現了壹些問題。但奇怪的是,英語如此受歡迎,它將成為壹種世界語言。這是壹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可見,政治是不斷變化的,但文化,比如語言,是可以延續的。英國人常說,“我們寧願失去印度,也不願失去莎士比亞。”意思是壹個民族的文學很重要。說這句話的時候,印度還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當時說這話的人,沒有想到有壹天香港不屬於英國。然而,莎士比亞仍然是英國人。

英語在英國這麽受歡迎嗎?還是靠美國?現在讓我們來研究壹下世界上有多少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英國只有五六千萬人口,大概相當於中國壹個省的人口。恐怕美國說英語的人更多。美國有2.5億人,加上英國約3億人,再加上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由於人口少,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不超過4億。母語為漢語的人要多很多倍,不僅是中國大陸,臺灣省、香港,甚至南洋的華語區,加起來也有12.3億。現在大家都說世界已經全球化了,有人反對,但總之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如何進行國際交流?當然,這取決於中國人。因此,對於壹個中國人來說,學習英語對他來說是非常方便的,盡管這並不是不利的。我們非常認真地學習英語。現在內地也掀起了學習英語的熱潮。但是學了英語之後,我們如何對待漢語呢?這是我們應該反思的。同時,語言交流也更加復雜。不是貨幣兌換那麽簡單,只要列出今天人民幣對美元或者港幣的匯率就可以了。中國人的交流有很多階段。

中英文剛接觸的時候,沒有現成的詞可以用中文表達很多英文單詞。民國初年,梁啟超寫了壹篇關於“民主”的社論。他不知道用什麽詞,就幹脆音譯了“Demo Clasey”。所有受拉丁語影響的歐洲國家都有這個詞:動詞是inspire,意思是“給壹件事註入活力”;名詞是靈感,意思是“靈感”。但是梁仁公沒有現成的翻譯,所以他只能說“嚴寺裏皮村”。這是漢語剛接觸西方語言和英語時的壹種過渡現象,這種現象直到今天還保留著壹些痕跡。比如我們要“抵制”某個國家的商品,就有“抵制”的說法。這個“抵制”是從“抵制”音譯過來的。除此之外,像“坦克”、“吉普”、“迷妳”、“小姐”、“公交車”這些詞都是音譯詞。膠片叫“膠片”,氣體叫“氣體”,發動機叫“發動機”。和”

秀”——我現在只是壹個小小的“秀”。我們的中文單詞很有意思,比如“speech”,英文是give a。

Speech,動詞speak或talk都是無表情的詞,只是“說”。而中國人的“言”,說明妳不僅要“言”,還要“行”,要有演員的壹些技巧。這是“作秀”。在英國統治多年的影響下,英語在香港當然很受歡迎。香港人說粵語的時候會把英語放進去,所以香港的語言很復雜,很有趣。妳去壹家小商店買飲料。小店叫“士多”,就是店;。妳去郵局買郵票。這些郵票叫做“喜蛋”,也就是郵票。在香港最有趣的壹句話是,妳在咖啡館買草莓或者點草莓冰淇淋。是“快樂的蓓蕾”。是草莓。

這樣,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很難保持原有的面貌,因為它們在與其他語言接觸、摩擦、交流時會發生壹些變化。我們中國人,其實自古以來受外國的影響就比較少,但是已經改變了。大家想壹想,壹個現代中國的學者,他只懂壹點英語嗎?不完全是。我們每天寫的數字“1,2,3,4”並不是中文,而是阿拉伯文字。我們學習的英語包含了許多已經被移植到英語中的拉丁詞。最常見的是縮寫等。,意思是“等,等”。我們看的是18和19世紀的英語,裏面拉丁語比較多,因為英國人把拉丁語當成文言文了。再比如法語。我們去餐廳點餐,菜單菜單來自法語。許多法語單詞,如

Fait Comppli(既成事實)和coup ' Etat(政變)大量進入英語。

好,妳去美國旅行,飛機降落在西海岸。這個城市叫三。

弗朗西斯科,這個名字不是英語,而是西班牙語。舊金山的許多街道名稱都是西班牙語的。然後妳去洛杉磯,它的英文名是Los。

洛杉磯.Los,實際上是西班牙語中的大多數冠詞,是陽性的;Angeles在西班牙語中是“天使”的意思。洛斯

洛杉磯是“天使之城”。妳得學音樂,練鋼琴。很多音樂術語都是意大利語:快板,快板;行板,行板;柔板,lento如果妳去歐洲,有幾個詞在所有國家都壹樣,比如酒店,警察,廁所。它們總是非常相似的詞,不需要翻譯就能理解。因此,我們可能每天都會接觸到外語。例如,如果妳去超市買壹件外國商品,它可能會有六種語言的解釋,等等。只要眼睛亮壹點,好奇心強壹點,就能學到很多東西。

那麽我們中國人有沒有受到外國的影響呢?當然有。蒙古人統治中原,滿族入關,雖然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他們比較漢化,科舉考試還是用中文。但是我們看電視的時候,這個是“貝勒”,那個是“格格”,還有“福晉”、“二娘”,好像有點滿語。如果讀西廂記,有點蒙。當張生看到美女崔鶯鶯時,他驚呆了。這出戲說了什麽?“我見過成千上萬的事,而且看起來如此可喜,實屬難得。”我見過很多美女,但這樣的美女還是不多見。但這個“無可辯駁”是蒙古語。梵語對漢語影響很大。佛教經典中有很多梵文。音譯成中文後,也輸入了中文。我們最常見的詞,比如“菩薩”、“羅漢”、“佛圖”、“涅槃”、“和尚”,都是梵文的音譯,都是外來詞。但是連梵語都沒有進入我們的教育體系。不像英語,它已經進入教育體系,成為考試科目。這影響很大,所以漢語越來越受英語的影響,以至於中國很多人說話、思考、寫文章,更不像漢語,而更像英語。

英語現在看起來是世界語言,但和漢語相比只能說是很年輕的語言,很不純粹。漢語幾千年來壹直相當純正,因為相對於周邊文化,我們的文化還是強勢文化。當我們遇到另壹種強勢文化——印度文化的時候,雖然也受到了壹定程度的影響,但是我們當時的文化體系是很強大的,影響並不是太大。英語本身是壹種非常復雜的語言。如果妳看英語詞典,單詞後面往往會有壹個方框,解釋單詞的來源。這門學科叫詞源學。如果妳看這壹部分,妳會發現偉大而有趣的發現,因為壹部英語詞典恐怕有壹半不是原版英語,而是外來的、繼承的。

英語可以分為幾個時期:從5世紀到1100年,這是古英語時期;1100到1500這400年是中古英語。

英語;我們學的英語叫摩登。

英語其實就是1500以來的500年。真正說古英語的人不在倫敦,而在今天的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因為他們在外族的壓力下搬到了邊境地區。現代的

我們不能讀英語前200年的英語,比如莎士比亞的英語。我們只能通過翻譯和註釋來理解它。

法國北部有兩個大半島:大的叫不列顛半島;;更小,像壹個手指指向英國的名字是諾曼底。公元1066年,發生了壹件大事。諾曼底威廉公爵(威廉公爵)

關於

諾曼底),率軍進攻今天的英國,進入倫敦,成為英國國王。這壹年是中國的北宋,蘇東坡30歲。(笑聲)幾百年來,法國人坐在英國的寶座上。這種政治征服帶來了語言的變化,從此法語大量進入英語。妳對壹個女孩說,“怎麽做?

妳真漂亮!意思是“妳真美”。如果妳說,“妳真美

是!妳真漂亮。“美”比“美”高級壹點。beautiful來自法語,pretty來自當地英語。英語中的單音節詞往往是地道的英語,而不是老詞。

英語.傑出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他的演講中選擇了單音節詞。丘吉爾閱讀古典文學。他說英語有800個單音節單詞,奇數。

音節,只要運用得當,語調鏗鏘,表情飽滿,就能成為壹個偉大的演說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的轟炸機轟炸了倫敦,導致了壹場危機。丘吉爾召開內閣會議,研究如何讓民眾在敵機來襲時盡快熄燈,也就是“燈火管制”。內閣大臣都是牛津劍橋畢業的,讀過古漢語,也就是拉丁語。他們想出的都是有很多音節的單詞,壹些部長建議使用。

消除

照明.哇,這很有學問啊!丘吉爾說:這樣不行!妳還沒說完,炸彈就落在妳頭上了!(笑聲)太長了。不要使用有拉丁詞根的單詞。使用我們當地的英語。他說,用缺乏

出去,天黑了就完了。(笑聲)

1066之後,英語受到法語的影響很大,包括很多也是通過法語進入英語的拉丁詞。比如牛是牛,羊是羊,豬是。

豬,但“牛肉”不能叫牛。

肉.煮熟後就變成了另外壹個名字,牛羊肉豬肉。中文很簡單,“牛肉”、“羊肉”、“豬肉”,後面是“肉”。為什麽英語如此不知疲倦?那是因為被征服的英格蘭的牛仔們在田野裏看牛羊的時候說的是當地英語。“哦,

這是壹頭牛。那是壹只綿羊。"但是當肉做好並端給法國主人時,它會是法語的. "牛肉是

送達。“所以實際上英語中有幾組單詞。在壹本大字典中,有如此多的拉丁語詞根或單詞來自法語。單詞越長,看起來就越有學問,而且越是來自拉丁語。Kith是英文的。

Kin,意為“五親六親”,是當地英語。但是還有壹個詞,血緣,也是“血緣關系”這個詞是五個音節,壹看就知道有很多學問。果然來源於拉丁語,con是壹樣的,sanguis是血緣,nity是名詞的後綴。

讓我們來看看英語周的由來。不用說,星期六、星期天和星期壹在許多國家都是壹樣的。但是周二到周五的英語好像是“某人的壹天”。就像說“湯姆”

日”、“瑪利亞日”,星期二是Tue的日子,Tue是北歐神話中的戰神。周三和Wednes是北歐神話中最大的神,相當於南歐的神。

木星.星期四的拼寫原本是T-H-O-R,他是北歐神話中的雷神,所以應該是星期四打雷。星期五怎麽樣?星期五紀念弗裏加,她是偉大的妻子。可見英語周是來自北歐的。月份呢?都來自南歐。壹月壹月來自羅馬神話中的門神。我們進壹個房間,先到了門口,所以進壹年,先到了。

1月20日.四月四月是希臘愛神阿佛洛狄忒的名字,相當於羅馬愛神維納斯,所以“四月是”。

愛》、《獻給女神》

愛.朱恩朱恩是以壹位偉大的神朱庇特的妻子命名的。她的丈夫很嚴肅,她經常發脾氣,所以她的名字叫朱諾。

英語中有壹些漢字。兩個最受歡迎的漢字,不僅在西方,在非西方語言中,都必須使用我們的漢語發音。茶是中國的特產,英語Tea來源於“茶”,但不是普通話發音,而是閩南話。“茶”在廈門的發音是“的”,“喝茶”叫“裏木的”。中國的這種“茶”很可能是通過水路運到西方的。當然,英國人的發音不同,“德”字變成了茶,匈牙利人也叫茶。但是還有很多國家叫te,不管是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還是西班牙語,都是閩南的讀音。然而,如果妳去壹個斯拉夫國家,斯拉夫語中的“茶”就像英語中的C-A-J,其中J是I的簡短發音,發音是chai。東歐許多國家稱“茶”為柴。有人說,走海路叫“得”,走陸路叫“茶”。另壹個詞是“屌絲”。Silk來源於英語中的“silk”,拉丁語中稱為seda。然後就是不同國家略有變化,大概是圍繞著“silk”的拼寫。此外,壹些漢語被引入英語,如苦力、功夫、普通話普通話和人力車。有壹句話不用傳,但已經傳了。它叫麻將。中國人的壹個動作也進入了英語,那就是磕頭。諸如此類。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英國文化是壹種復雜的文化,是由許多外來因素組成的。

接下來,我想談談英語和漢語的區別。我在美國教過中國文學,有些美國孩子中文真的不好,只能用英文翻譯器來讀中國文字。有壹天,我教了壹首詩,賈島的《壹個缺席的音符》。每個人都會背。我翻譯成英文,壹看就懂。然後直譯,所謂直譯

翻譯,希望美國孩子知道中國詩歌的原始風格是什麽,語序是怎麽來的。例如,“當我問妳的學生時,在壹棵松樹下”字面翻譯為“松樹下問”

男孩.結果美國孩子壹下子就糊塗了。奇怪!”當我在松樹下詢問妳的學生時,是誰在問?沒有主題。”“我的老師,”他回答,“去采藥了”,“妳是誰?誰在回答?”而是朝著山的哪個角落”,誰在山裏透過這些雲朵,我如何分辨?“,更不知道是誰。沒有主題。妳們中國人怎麽知道這句話講的是張三,那句話講的是李四?我告訴過妳,我們的大腦比妳的好,比妳的好壹點點。(笑)其實這就是漢語語法的關系。我們只是看上下文,往往感覺不到主體的必要性。當我們問候我們的朋友時,我們說,“妳吃飯了嗎?”我們不說,“妳吃過了嗎?”不要說,“妳吃了米飯嗎?“(笑聲)英國人和美國人看了,覺得句子沒腦子。可見,英語語法中重要的單詞並不是必須的,甚至更好。這是中文和英文的壹大區別。

我再給妳舉個例子。李白的《靜夜思》,如果用英文說就是“床前明月之光,我疑是地上霜;我仰望明月,我低頭思念故鄉。”自然不如原詩。“學生必須愛國”是壹句很好的中國句子。但是英語不能說是“學生”

必須熱愛國家。“這不是地道的英語。人們常說“學生必須熱愛自己的工作”

國家。“看,憑空多了兩個東西!壹種是不定冠詞,不定冠詞;壹個是個人的。

代詞,所有格對於中國人來說,“壹”的學生是愛國的,“三”的學生是愛國的,“五百”的學生是愛國的,那我就不用說多數和少數了。愛國,當然就是愛妳的國家。妳不會喜歡去日本(笑)或者去印度。妳不必害怕地說“我的”國家或“他的”國家。中文似乎更瀟灑壹點,英文似乎更嚴肅壹點,但有時又顯得啰嗦。比如中文說“他比同學高”,這是真的。英語不能說“他”

比他班上的學生高。“這是不對的。正確的說法是“他比任何人都高”

他班上的學生。“多準確啊!但是也很煩人。

再比如,英語中有壹個很重要的連詞,就是and。說英語的丈夫和妻子,父親和兒子,母親和。

女兒,老師和

學生,中文是“夫妻”“父子”“母女”“師生戀”,完全不需要這個連詞。我們無法想象壹個地道的中國人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醋茶。”但是英語必須說,“那裏。

壹年有四個季節。它們是春天、夏天、秋天和

冬天。“看來他們特別害怕這些文字失去聯系。我們會很瀟灑,互相說說就完事了。

我再給妳舉個例子。英語中的很多意思都可以用make來表達,比如制定政策,賺錢,make。

火(火),也可以做愛。“妳可以做得差不多了

任何事。“不是所有東西都能用中文制造,但我們受到了英文的影響,接受了這種說法。比如“這件事學校還沒做出決定嗎?”我們原本說,“學校決定這件事了嗎?“壹個動詞就夠了,不需要‘做決定’。現在動詞“決定”虛偽了,成了抽象名詞。”兄弟倆吵了壹夜,最後哥哥做出了讓步。“原來我們說的是‘哥終於讓步了’,這是壹個簡單而有力的動詞。現在這些動詞都靠邊站了,要“造”壹個無表情的動詞後面跟著壹個抽象名詞。“貢獻”和“做出犧牲”的意思是不“貢獻”也不“犧牲”。這是因為漢語在英語的影響下正在慢慢發生變化,到了我們想都沒想過的程度。

英國人喜歡用。

表達“他們(之壹...)".《老殘遊記》之前中文沒毛病,現在很流行。如果妳帶壹個同學回家,把他介紹給他媽媽,說:“這是小張,我的壹個好朋友。”然後妳媽心想:“哇,妳有幾個好朋友啊?”或者在報紙上介紹壹個畫家,發表壹幅《河上的秋天》,據說是李可染的名畫之壹。李可染的畫很多,不必說“壹”。這個“壹”就是西方人的思維。事到臨頭,要用同類照顧。如果妳說“是中國最著名的美女之壹”,這似乎很準確,但妳沒有告訴我妳在中國有多少個美女,七分之壹還是十分之壹,這仍然是模糊的。所以英語看起來很客觀很準確,其實不壹定。“邁克爾

傑克遜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手之壹。“這似乎很準確,但實際上最有名。

歌手已經達到了頂峰,但是有壹個

of又把他放下了。它掉在哪裏了?我不知道。英語比漢語準確嗎?不壹定!妳說李白是中國非常著名的詩人,更不用說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壹了。因為“最大”很容易定位,也就是已經到了頂點,“壹”又把他降了下來。它去哪裏了?妳沒說五個或八個。我不知道。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地道的英語,同時不要忘記漢語。

漢語是比英語更古老的語言。我剛才分析過,1066年法國人進攻英國的時候,英語還在變化,還沒有成型。公元初,也就是耶穌的時代,世界上還沒有英語這種東西。當然,我們應該努力學習英語。實際壹點,可以和外國人打交道,也可以超越。我們可以學習英國文學。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漢語,它是壹種非常美麗和偉大的語言。看看我們的成語就知道了,成語是中國語言美學的結晶。隨意舉個例子,比如“千軍萬馬”

這四個字的成語,比如“千山萬水”、“千代千秋”、“千方百計”,都是很有章法的,很平均的。“千山萬水”就是山多水多。不要越過壹座山,遇到十條河?任何人想說“千山萬水”都沒有錯。過了壹條河,會看到十座山,無非就是山川很多,路很長。但《千山萬水》不符合審美,平淡平淡,不好聽。

“千軍萬馬”也是如此。壹個士兵必須騎十匹馬嗎?但是,我們很容易用“千軍萬馬”來表達軍隊的數量,因為它很好聽,好聽容易記,容易讀,聽起來順耳就會流傳下來。這就是中國語言的美學。沒有人會說:“他想盡壹切辦法傷害我。”。

再比如“美景”。當然,水很美。山為什麽要“亮”?山不是太陽。如果說“山美水亮”,“水亮”很平常,水亮了,“山美”也可以。但壹定要說“山清水秀”,符合中國的對仗、水平、響亮。他還說“男生女生”,這不是大學問的成語。“男生”平庸,“女生”無趣。但女性壹直與紅色聯系在壹起,比如“紅袖添香”、“穿紅衣服”,女性很少搭配綠色。但是當我們說“男孩女孩”的時候,那只是普通的。但偶爾也有壹點例外。成語裏有壹句話,我覺得完全不符合中國人的審美。這個四字成語就是“亂七八糟”。妳想,按照層次和水平對抗,我們本該說“亂七八糟”,但我們偏偏要說“亂七八糟”。這真是亂七八糟!(笑聲)我的漫談就到此結束。接下來我要背壹些詩,壹些自己寫的詩,還有壹些英文詩。我認為詩歌應該大聲朗讀。所謂的“背誦”往往是錯誤的。不壹定要大聲,也不壹定要低聲,要看詩的具體內容。我們古代的讀書人讀書很長,口音特別重。這種吟誦的方法不同於西方詩人讀英詩、法詩的方法。(壹首簡短的詩)(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