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春秋時期尹吉甫收集、孔子編輯的《詩經》。
原文節選:古之君子必戴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說起君子溫潤如玉。
白話文翻譯:古代的君子,沒有特殊的原因必須把玉佩戴在身上,玉是絕對不能離開身體的。他們的言行舉止要符合君子之道,性格溫柔善良要如玉。
春秋時期,人們對玉的認識由感性轉向理性,壹些思想家為玉註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管仲認為玉有九德,孔子認為玉有十壹德。因為“君子勝於玉”的觀點深入人心,所以君子佩玉成為了壹種時尚。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西周取代商朝,除了商周的暴政外,主要與其奴隸制經濟制度有關。西周建立後,為了緩和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尖銳矛盾,緩和階級鬥爭,奴隸制轉為農奴制。
正如王國維在《論商朝制度》中所說:“中國的政治文化變革,不是在殷周之際進行的...殷周時期的三大變遷,表面上看,無非是壹個姓氏的興衰和都城的轉移。用它自己的話說,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
與商朝相比,西周由於經濟制度的巨大變化,促進了社會在精神文明方面的突飛猛進。作為文學的代表,《詩經》的出現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產物,反過來又推動了社會文明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