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顏:仰臥位,伸至下墜。放下旗幟,停止擊鼓。原來是指行軍時隱藏自己的行蹤,以免被敵人察覺。現在它比喻事情結束或失去勢頭。
出自:西晉陳壽《三國誌·舒舒與趙雲》裴松之引《趙雲傳》:“雲入營,開得更大,停了,公軍疑雲中有伏兵,引之而走。”
趙雲進入軍營,大開軍營門,放下旗幟,停止敲鼓。曹駿懷疑有埋伏,就離開了。
2.大出風頭[Dà zhā ngqí g化身]
解說:張:陳設、展示;旗幟和鼓:旗幟和鼓。描述攻擊的勢頭和規模。也描述了群眾活動的巨大聲勢和規模。
出自:張清春帆《官海》第九集:“李帶著這些人壹個接壹個出了鎮門,然後他就大出風頭,列隊前進。”
3、勢均力敵【qígǔxiāngdāng】
說明:比喻雙方實力相當。
南朝人葉凡《後漢書·肖偉傳》說:“若派紫陽到漢中、三伏,望將軍兵馬勢均力敵。”
如果孫子揚去漢中、三福,希望通過將軍、兵馬,實力相當。
4、如火如荼【j ǐ nluó m ǔ】
說明:鑼鼓敲得很近。比喻公共活動前的緊張氣氛和輿論準備。
出自:劉紹棠《狼煙》四:“青翠的王子鎮傳來大量巨響。”
5、尋釁滋事【xi ā nf ē ngg ǔ郎】
解釋: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
出自:毛主席《蘇聯利益和人類利益的統壹》:“有反蘇偏見的人,憑借《諾門坎停戰協定》的締結和《日蘇互不侵犯條約》的謠言,在兩大民族之間興風作浪,挑撥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