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蘇軾詞的主導風格是什麽?

蘇軾詞的主導風格是什麽?

我把我的論文給妳參考壹下。

蘇軾詩歌的主導風格

文海浩瀚,行雲流水。在中國三千多年的文化進程中,詞這種文學形式的誕生無疑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壹朵奇葩。

詞在隋唐時期首次在民間流行。然而,從隋唐五代壹直到北宋中期,詞的內容壹直局限於風流韻事和離愁別緒的範疇。詩人的抒情詩被視為“弄潮兒遊戲”中的“詩的細枝”,“詞是花花綠綠的”幾乎是壹門無形的學科,抒情詩的風格充滿了芳香、柔和和魅力。直到蘇軾詞的出現,才改變了詞界的面貌。南宋詞論家胡寅指出:“有了眉山蘇家,可以洗去馥郁芬芳的狀態,擺脫未雨綢繆的程度,使人登高望遠,昂首高歌,逃避塵垢,所以《花間集》是壹部肥皂劇,而劉的是壹個平臺。”金仁源浩文指出:“自東坡出,不知性情外有言,真有‘萬世流馬’之氣。”

蘇軾(1037-1101),梅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畫家、書法家,“唐宋八大家”之壹,與其父蘇洵、弟蘇並稱為“蘇三”。蘇軾小時候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讀書很用功。年輕時,他就顯示出傑出的才能。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朝廷招進士時,布政司歐陽修看到他的文章,連呼“快!加油!”並預言:“三十年後,無人教我。”果然,蘇軾不負眾望,最終成為文壇領袖。

蘇軾的仕途生涯毀於壹旦,命運多舛,屢遭小團體的懷疑、仇視和排擠。但他從未放棄對理想的追求,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壹路勇敢,傲然挺立。生活的艱辛和仕途的沈浮,使他成為詩、詞、文、賦、書法、繪畫的集大成者。南宋的王拙認為蘇詞:“壹路點出,耳目新於世,使作者開始震動。”蘇軾在詞界的確有他特殊的地位。正是他將北宋的詩歌革新精神延伸到詞學領域。掃除晚唐五代的傳統詞風;創造了與婉約派並列的豪放詞派;拓展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打破詩與詞的界限,突破詩韻的界限,形成其獨特的、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詞風。

壹、風調雨順,氣勢磅礴豪邁。

說到蘇軾的詞,大多數人會用豪放、大氣等詞來概括他的詞風,讀者往往會被他豁達的精神所感染。其實壹模壹樣。蘇軾的作品有很大壹部分充滿了英雄氣概。他常常將個人情感融入詞中,在寫人、詠景、詠物中,以豪邁的意象和飛揚的氣勢,表現出超平現實的純美。其語言奔放,語氣鏗鏘有力,筆墨酣暢。南宋劉辰翁贊曰:“字達東坡,光明磊落,如詩如文,天地奇觀。”

比如“江城子?密歇根狩獵:

“老聊少年狂。左邊通向黃色,右邊通向藍色。金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了報答全城人民追隨我慷慨的狩獵提議,我將像孫權壹樣親自射殺這只老虎。

酒滿了,箱子還開著。太陽穴輕微結霜怎麽了?在雲端持節,何時送鳳堂。我會讓我的力量像滿月壹樣飽滿,像滿月壹樣飽滿,向著西北,射向西夏軍的隊伍。"

此詞是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時所作。作者通過對狩獵盛況的生動描寫,表達了自己的愛國赤誠之心和在邊區建功立業的誌向。第壹部是關於狩獵,第二部是關於表達野心。場面壯觀,氣氛熱烈,格調高,用筆有力,把傳統婉約詞的兒童情懷變成了同仇敵愾的英雄氣概。讀書的時候,如果妳在,妳就被感染了。

看他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舊:

“不歸之河,驚濤駭浪,千古風流人物。老營西,人說是三國之戰,赤壁之戰。陡峭的巖壁,如驚雷般的海浪拍打著河岸,浪花像卷起千萬條雪。氣勢磅礴的河山氣如畫,多少豪傑豪傑壹次湧現。

回想公瑾,小喬結婚的時候,英俊英氣。手拿羽扇的壹個白色人影迎面而來,談笑間,敵人的戰船燒成了灰燼。我今天神遊在戰場上,我感受著壹顆感受的心,過早地生出了白發。人生如夢,灑壹杯酒向江上明月致敬。"○5

這首詞是蘇軾住在黃州(湖北黃岡附近)時寫的。47歲時,蘇軾遊長江赤壁磯,面對浩瀚的長江流水,抒發對往事的懷念和對英雄的緬懷,以此來表達建功立業之誌和報國之難。第壹部描寫風景,第二部描寫周瑜的成就,抒發情懷。他以精彩生動的筆墨,捕捉細節,展現周瑜的英雄風範,塑造了壹個堅毅、冷靜、有大智的儒者將軍的英雄形象。這樣的形象出現在文人詞中尚屬首次。詞既融景、抒情、議論於壹爐,又天然地將幻想與現實、過去與現在融為壹體。其內容之豐富,意境之崇高,氣勢之雄偉,在詞界是前所未有的。清代徐洪稱這首詩:“他有自己的英雄氣概,所以他是英雄。”

曾有“幕下士”將蘇詞與柳永詞相提並論:“柳中郎的詞得十七八個姑娘,捧著紅尖牙,唱著‘楊柳岸、馮曉、殘月’;學士必須是關西人,拿著鐵板,唱著‘不歸之河’。”○7可見“蘇浩膩柳”的區別之大,人所共知。如果說,婉約詞時代,作品單純呈現“陰柔之美”,那麽,自蘇軾創立豪放派,引導陽剛之美壹路向上以來,“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在詞界開始並存的局面。

歷來有“詞達蘇軾,其體首尊”之說。所謂“體”,就是文字的體裁和形式,所謂“尊”,就是形象地位的尊嚴、尊嚴和高度。在蘇軾之前,詞的創作是按譜作詞,或者說是按聲作詞。詞已成為壹種音樂文學,在音韻、句式、對仗、結構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範。詩人的構思和創作嚴格遵循這壹藝術要求。蘇軾的創作打破了這種僵化形式的束縛,在當時是壹場歷史性的革命。提倡詞“別家”說的李清照,批評他的詞是“無詞不可讀的詩”的不和諧氣質,其實這是蘇軾詞的獨特之處。但吳超秋(即晁補之)獨具慧眼,說:“東坡俗人詞,多人稱之為不諧,然其出類拔萃,不可系於宋。”○8總之,蘇軾的天性豪放,不喜刪減旋律,這是他的思想天性。他自己也曾說過他的文章:“我的文章就像壹個噴泉,用什麽手段都可以發表。壹天之內在平地上咯咯作響並不難。它隨巖石曲折,隨事物成形,不為人知。已知的往往做了該做的,往往止步於停不下來的。僅此而已。”○9詞也壹樣,是其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表白。所以清人總結說:“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以萬青、黎齊為主,又改以柳永為主,似與白居易為壹家的詩人。到蘇軾,又有壹變,如詩人韓愈,南宋時開辛棄疾等學派。”○10南宋詩人陸放翁也評論說:“公不會唱,卻豪放不羈,不喜削之以適耳。試取東坡詩詞之曲,曲末,感風雨緊迫。”

第二,行雲流水,清澈開闊,超塵俗。

創造曠達非凡的意境,是蘇詞的另壹風格。在這種曠達的詞中,蘇軾通過清空自己的藝術風格,突出了自己不落俗套、脫俗、曠達、開朗、高潔、獨立的特點。所謂空闊,即運用清幽曠達,行雲流水的自然創造法則,如春花散空,無跡可尋。營造出壹種超然空靈的意境,達到寓意深刻、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的效果。前人對蘇軾的評價,對他“無塵俗”和“仙姿出世”的贊美,都是基於蘇詞空靈空靈的美學原則。

蘇詞在創造空靈悠遠的境界時,運用了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多種抒情手法。呈現開放的環境。在蘇軾看來,詞既是情感的載體,又是人生哲理的宣示。這種表現功能的變化必然導致表現手法的變化。也就是說,在保持傳統技法的同時,增加了記敘文的構圖,抒情與推理合二為壹。情感是文字的基礎,理智是文字之美的升華,它們既是外在的,又是內在的。

我們可以通過例子來體會。如《水調》:

“明月是什麽時候?我從遠處拿酒杯。我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壹年?我願乘禦風回天,我怕在細玉的樓閣裏,經不起九天寒氣。跳舞和欣賞月亮的影子,這是在世界上。

月亮變成了猩紅色的亭子,低低地掛在雕花窗上,照著昏昏欲睡的自己。月亮不應該對人有什麽怨恨,為什麽人走了才是圓的?人們有悲傷和快樂,他們分離又重逢。月亮會變暗或發亮,會變圓或變圓。沒有什麽是完美的,即使在過去。但願人長久,千裏好風光。"

當時蘇軾被任命為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府。由於與在朝鮮執政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意見不合,政治上十分失意。而在周琦(今山東濟南)做秘書的弟弟蘇轍,七年都沒能在壹起。中秋節的晚上,我表達對月亮的感情,所以我有事做。詩的第壹部分從中秋賞月開始,引出了“天上宮闕”、“瓊樓玉宇”、“乘風回家”等奇思妙想。但是,我怕“高處不勝寒”。不如在人間“舞清影”。想生卻又無法超脫,表現了他對現實生活的熱愛。下壹部電影是懷了月亮。詩人以浪漫主義手法巧妙地將月的盈虧與人的離合聯系起來,從望月到怨月,再到釋月,最終從對宇宙生命的不完善認識中解脫出來,以* * *賞月作為精神慰藉。全詞立意奇妙,風格灑脫,情理取勝,流傳千年。胡載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出,已棄之。”

而蘇軾的另壹首詩《定風泊》更是獨樹壹幟:

“不聽林間打葉聲,何不唱唱慢走。竹竿和草鞋比騎馬還靈巧,有什麽可怕的?壹件雨衣的蓑衣,任憑風吹雨打,依然過著我的生活。

春風的涼爽,將我的酒喚醒,寒冷開始寒冷,太陽的山峰的太陽,但在時間滿足。回望遇見風雨的地方,回去,對我來說,沒有風雨,還是晴好天氣。"

也期待妳在雨道裏跑來跑去不尷尬,迎接妳的是斜斜的照片。通過對生活中小事的描寫,表達了詩人超博大的哲理,不計得失,壹切順其自然。這是壹種類似禪宗“悟”的思想境界,說明蘇軾在抵禦外患時,往往通過調整自己的內心,升華自己來實現。蘇軾對雅俗共賞的審美境界的追求,對曠達人生的陶醉和熱愛,在這裏可見壹斑。

第三,創新,魅力,真誠。

蘇軾寫的詩有340多首(見朱孝藏主編的《東坡樂府》),其中除了豪放曠達的作品外,還有大量婉約的文字,讀來也是意味深長,感人至深。但兩者都是婉約詞,蘇詞卻不同。

首先,內容的新奇是蘇詞的主要特點之壹。蘇軾不同的人生經歷和獨特的思想決定了他必須在傳統婉約詞的基礎上為其詞註入新的活力。傳統的委婉語是以表達孩子的感情為基礎的,其作用是娛樂和振作。而蘇軾卻以詞為詩,打破了詩的領域。凡是能入詩的都可以入詞,詩的內容可以搬到詞上,讓詞既能抒情,又能明了。可以表現社會生活和自然風光。在蘇軾之前,壹般文人詞的淡淡哀愁,都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哀思情結,很多都是無病呻吟的作品,沒有或少有坎坷人生的肺腑之言。而蘇軾則將自己博大的胸懷和深刻的思想體驗融入詞中,使其詞更貼近生活和時代的脈搏。

比如他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可思議,自難忘。千裏之外壹座孤墳,荒涼無處可談。即使相見不相識,也是滿臉塵土,鬢角如霜。

晚上,我突然夢見回家,小軒的窗戶正在裝扮。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斷腸處年年月夜,短松岡。"

這是壹篇悼詞。蘇軾用平實的語言寫出了對亡妻離別十年的哀思,感情極其真摯。上壹部電影,編劇在生死千裏之外思念妻子王福,卻無處傾訴。“就算見了面”,也因為“灰臉霜鬢”而無法相識。它不僅寫出了千裏之外壹座孤墳的蒼涼,也寫出了生者的辛酸。在接下來的影片中,王福還是壹如既往地在“小軒窗”前梳妝打扮,兩人“默默相顧”“只流千淚”。這種情況令人心碎,看了讓人落淚。在詞的最後,王符應該是在墳墓裏思念自己,他的感情深深地表明了他的悲痛。全字相映,情景交融,渾然壹體,是前人所不及的。

再看他的《水龍隱》?第二首押韻楊:

“如花似花,無人悔從教。扔在路邊,覺得好像沒心沒肺,其實滿滿的深情。受傷的是她,委婉迷離,想開口卻又緊緊閉上。要隨風而去,去尋找心愛的人,還要受黃鸝的無情召喚。

不恨這種花全落,只怨怨那西園,落滿了雕零的花。天壹下雨,痕跡在哪裏?壹池萍斷了。如果把春天的景色分成三部分,其中兩部分變成了塵埃,壹部分落入水中就消失了。細,看來是不容易的,是晶瑩的淚珠。"

蘇東坡貶謫黃州時,他的好友張誌福在水龍隱寫了壹首關於華陽的詩,蘇軾隨詩送給他,就是這首詞。在詞中,蘇軾通過吟詠華陽,寫出了思念女性的纏綿情懷,委婉地說,人與花相映,情動而美,風景而造,很有感染力。最後壹句:“不是花,壹點點是淚”,是點睛之筆,幹凈整潔,回味無窮。王國維曾將此詞與張誌福的《水龍隱》相提並論,說:“東坡的華陽詞似原曲;張誌福的詞如韻。”○16顯示蘇軾婉約詞的新穎獨特。

另外,作為婉約詞,蘇軾追求的是另壹種清新淡雅的審美趣味,體現了壹種如畫的藝術美感。如《美麗舒適,高於人的容貌》○17《洞仙之歌》(冰肌玉骨);比如高雅典寫的《何心郎》(如煙飛花舞);等壹下。還有壹些描寫農村蓬勃生機的,如浣溪沙(簌簌衣襟,棗花飄落),還有壹些寫孤獨寂寞的,如蔔算子(無月掛疏樹)。蘇軾沿著傳統婉約詞的創作發展變化,推陳出新,是對題材藝術美的改造。

綜上所述,不能以豪放來片面概括蘇軾詞的整體風格,因為蘇軾詞無論是豪放還是婉約方面的作品都高於唐宋以來的歷作。因此,確切地說,蘇軾詞的主導風格只能用風格多樣化來概括。

在中國文學史上,蘇軾對後世影響很大。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作家。他的詞創作將詞的發展史推向了高峰。他的文學成就引起了當時和後世學者的廣泛關註。後世許多著名文人都深受蘇軾影響,如南宋的陸遊、辛棄疾,晉代的元好問,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