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草蓋墓背,雲樹深寒園中。明月來而復返,無人倚玉。”怎麽翻譯?

“草蓋墓背,雲樹深寒園中。明月來而復返,無人倚玉。”怎麽翻譯?

華清

作者:崔彌

草遮背,雲深寒。明月來了又去,無人倚玉欄桿。大門金鎖,空無壹人,濱水夕陽秋聲。紅葉下山時冷寂,濕雲如夢,雨如塵。

基於天寶之亂後的華清宮。唐朝的統治者貪圖奢華奢侈的生活,不去治理國家,只關心少數人的奢靡,導致天下大亂。安史之亂,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開啟了唐朝,唐朝瞬間土崩瓦解,華清宮自然也註定衰落。“登道”,即登道,指的是用石頭修築的攀登道路。以前皇帝每年都要來這裏避寒,路上自然熱鬧,而現在,路上荒無人煙,雜草已經蓋過了路石,更不用說皇帝戰車的鳳鈴聲了。至於宮殿,雖然優越的地理環境使它依然綠樹成蔭,綠草如茵,但因為無人居住,樹也在瘋長,草也在瘋長,給人的不是生機,而是壹種陰冷的氣氛。入夜,月落猶在,物去人往,亭臺樓閣處處,空無壹人,玉欄桿猶在,無人倚。總之,曾經熱鬧非凡、溫暖如春的華清宮,現在是壹片狼藉,死氣沈沈。

主要采用了“分別敘述”的方法。作者在寫到沒落的華清宮時,說了壹兩句關於日光的感受:從他寫到爬入宮的時候起,護輦的方式就很整齊,過去禦輦來的時候,氣派不小。現在,王朝沒落了,皇帝沒來,路上長了雜草。寫華清宮的風景。由於長期無人居住,宮殿裏的樹木長得又高又密。在綠樹和鮮花的包圍下,宮殿仍然是壹片綠色。但是空蕩蕩的房間裏沒有壹個人,綠色給人的不是生機,而是壹種陰冷的氣氛,讓人覺得陰森甚至恐怖。關於夜景的三四句話:夜晚,華清宮籠罩在月光下。然而只有月光照在地板上,再也沒有歡歌笑語。玉人倚樓望月賞景的畫面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人們壹想起“皇帝(玄宗)望仙塔,太真(楊貴妃)立地上”的往事場景(唐元貞《連昌宮詞》)!由於詩人運用了自己獨特的藝術手法,吳榮和崔璐的詩歌都使讀者對繁華的宮殿和荒涼的宮殿產生了強烈的印象和感受。

善於繪畫來傳達主題。高爾基曾說:“應該是描寫,讀者的想象力應該是受圖像的影響,而不是記錄。敘述不是描述。思想和印象必須變成圖像。”應該說吳詩和崔詩對歷史都有壹些看法和見解。詩人不直接評價歷史,但非常重視形象和畫面的刻畫。吳榮的《華清宮》描寫奢華的生活,描寫宮內外的情景,形成對比,從而揭示作者的思想和傾向;崔璐的《華清宮》,通過華清宮白天和夜晚的兩幅畫面,讓讀者感受到詩人的憂傷。這種“詩意”讓人久久啜飲,難以忘懷。

非常註重詩歌的寓意。著名文藝理論家劉勰有句名言:“情隱於言外,貌溢於眼前。”2兩首詩,沒有討論,但讀者可以揣摩他們的感受;文字之外的感受,給人無盡的回味空間,造就了詩歌的“隱秀”。讀他們的詩,藏卷沈思,吟誦千古,正是他們作品的精彩之處。真的是詩意非凡。

崔允的詩流露出感傷的情緒。詩人懷念唐朝的繁榮,哀嘆現在的衰敗。詩人望著眼前的宮殿,久久佇立,試圖重現昔日的繁華:繁忙的道路,悠揚的歌聲,但這壹切都是不可能的。不是白天,也許是晚上?但當夜幕降臨,我只能看到月光照耀,卻看不到玉人的倩影。在另壹首同題詩中,崔璐寫道:“金鎖鎖門,無人,水岸秋月聲。紅葉下山寒寂,濕雲如夢,雨如塵。”空山空寺,閉門鎖門,夕陽靜,秋水無聲,紅葉飛舞,雨線飄...這種孤獨怎麽能不觸動人心呢?

人倚玉璧:相傳唐玄宗與楊貴妃曾在深夜靠欄桿望明月,誓不分離。欄桿是幹的。明月雖還在,玄宗貴妃已不在。玉籬雖有,無人倚。

崔璐的這首詩,描寫的是天寶之亂後華清宮的荒涼景象。原詩寫道:“草遮背,雲深寒。~。"作品意在緬懷前朝的繁華,哀嘆今朝的沒落。這句話描寫的是夜景,說的是多情明月年年照華清宮,但山空寺冷,無人可賞,只能壹個人去寂地。作品雖然純粹是寫景,但卻滲透著濃濃的傷感,可謂是壹部優秀的“隱秀作品”(在沈祖芬那裏,情感在字外叫“隱”,外貌在當下叫“秀”)。可以用來留戀過去,表達人去樓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