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斧,不為五鬥米折腰。才華橫溢的人謙卑地道歉。
山河滿蜜劍,我自薦,占盡便宜。
三訪草堂三動之教,四面楚歌,鄉紳釣魚,願者上鉤。
附:
班門弄斧
魯班是能工巧匠,擅長雕刻和建築,技藝舉世無雙。他被稱為“能人”,被視為木匠的祖先。誰敢在魯班面前賣弄斧技,就是想在行家面前秀壹把。這種過於謙虛的可笑行為,簡稱“在魯班面前耍斧”或“在魯班面前耍斧”。這類似於“在關公面前玩大刀”的說法。
李白是唐代世界聞名的詩人。他死後,很多文人經過他的墓前,想著停壹分鐘,用詩歌表達內心的感受。凡是他墓前能寫的地方,都有後人寫的詩。明代詩人梅芝環來到李白墓前,看到這些拙劣的詩句,嘲笑那些詩人“在魯班面前使大斧”,不自量力。後來這句話被後人簡化為“班門弄斧”。
從此“教斧教人”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了。常用來表示在專家面前炫耀自己的技術,有時也表示害怕在專家面前炫耀自己的小技巧。
道德高尚
陶淵明是中國最早的山水田園詩人。公元405年秋,為了養家糊口,他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縣當縣令。這年冬天,太守派遊到彭澤縣去監督。這個杜佑是個庸俗自大的人。他壹到彭澤招待所,就派人去請縣令陶淵明來見他。陶淵明平時看不上名利,不肯從命,看不上這種以上級名義發號施令的人,但他又要去看看,於是馬上出發了。沒想到,杜佑派來的人攔住了他:“大人,看那杜佑要穿官服,系大腰帶,不然不雅。杜妳就趁機大吵大鬧,對大人不好!”這壹次,陶淵明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嘆了口氣說:“我不能為了五鬥米向村裏的小人彎腰!””說罷,就拿出公章,蓋了章,寫了辭職信,然後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知府的彭澤縣。
後來人們就用“五鬥米不折腰”這個成語來比喻自己清高,有骨氣,不為時運所動。
被賦予偉大/非凡的才能
謝靈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人。他聰明好學,讀過很多書,從小就深受爺爺謝玄的喜愛。
雖然是永嘉知府,謝靈運卻感嘆自己才華不夠,經常丟下公務外出旅遊。後來辭職搬到惠濟,經常和朋友喝酒玩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克制自己,卻被他罵了壹頓。然而,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壹首新詩,馬上就被抄襲,迅速傳播。
宋文帝賞識謝靈運的文采,特地把他召回京都,並稱他的詩和書法為“二寶”。他經常被要求侍候宴會,寫詩和作文。壹向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在受到這種禮遇後,更加狂妄自大。有壹次,他壹邊喝酒,壹邊吹噓:“自魏晉以來,天下有文才之石,其中曹子建有八鬥,我也有壹鬥,其余天下皆有壹鬥。”
“才子佳人”這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的,人們經常用它來形容人們極高的文學才能。
獻上壹根樺樹,要求鞭笞懲罰――謙卑真誠地道歉
“負荊請罪”是指拄著拐杖,說自己有罪,請求原諒,形容主動向別人認錯道歉,請求嚴懲。
戰國時期,藺相如因外交功績被封為上卿,官職在廉頗將軍之上。廉頗很不高興,揚言要當面侮辱藺相如。藺相如知道後,不願與廉頗爭利,便處處留心,避開廉頗。
有壹次,藺相如坐車出門,看見林婆的車從遠處駛來,趕緊讓手下把車開到巷子裏,避開林婆。藺相如的手下以為他怕了藺婆,很生氣。藺相如對他們說:“我不怕秦。連將軍有什麽好怕的?今日大地秦國不敢輕易攻打我們趙國,只因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如果我們兩個不能和睦相處,而是互相攻擊,秦國就會趁機進犯趙國。我避開了廉將軍,因為我把國家的舒適放在第壹位,忽略了個人的怨恨。”他的話極大地感動了他的部下。從此,藺相如的人也學著他的樣子,對廉頗的人處處謙讓。
這件事傳到了廉頗的耳中,廉頗被藺相如的慷慨深深感動了。於是脫下外套,背上綁了根拐杖,去藺相如家懺悔罪過。藺相如見他態度誠懇,親自摘下背上的權杖,請他坐下,兩人坦誠相見,誓要生死與共,成為摯友。
高山流水
俞伯牙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鋼琴家。他聰明好學,精通音樂,但總覺得自己的鋼琴技巧不夠高超。博雅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帶他去東海的蓬萊島聽海浪的聲音。俞伯牙舉目向外望去,只見海面上波濤洶湧,浪花飛濺,海鳥咆哮歌唱,宛如進入仙境。他情不自禁地彈琴,聲音隨意轉動,將自然之美融於琴聲之中,體驗前所未有的境界。
壹天晚上,俞伯牙乘船旅行。迎著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了壹遍琴,琴聲悠揚,漸入佳境。突然,他聽到有人在岸上拍手,於是他從船上出來,看到壹個樵夫站在岸邊。於是俞伯牙邀請樵夫上船,開始愉快地玩耍。當他演奏壹首贊美群山的曲子時,樵夫說:“雄偉莊嚴,就像泰山高聳入雲!”"當他奏起洶湧的波濤時,樵夫說:"它像無邊的大海壹樣遼闊!”“俞伯牙非常激動,他激動地說,“知音!妳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那時起,他們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高山流水”這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比喻知音和美妙的音樂。
嘴裏含著蜂蜜
“口蜜腹劍”這個成語比喻說話好聽,甜如蜜,但是肚子裏有害人的陰謀。
李是唐玄宗時的宰相。他總是盡力排斥和打擊那些威望和權力比他高的人。對於唐玄宗來說,他還有壹個拍馬的本事。他極力遷就玄宗,用各種方法討好玄宗寵愛的妃子和信任的宦官,取得他們的好感和支持,以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在與人交往時,外表總是表現出壹副和藹可親的樣子,總會說壹些漂亮的“好話”。但其實他的性格非常陰險狡詐,經常暗中害人。有壹次,他假裝真誠地對他的同事李說:“華山出產很多黃金。如果能開采出來,將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可惜皇上還不知道。”李以為是真的,急忙跑去建議玄宗趕快開礦。玄宗聽了非常高興。他立即打電話給李商量這件事,李卻說,“這件事我已經知道了。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怎麽能隨便利用呢?別人勸妳我的,恐怕是惡意的。我幾次想告訴妳這件事,但我不敢開口。”玄宗被他的話感動了,認為他真是壹個忠誠愛國的臣子。他對李極為滿意,反而與漸漸疏遠。
就這樣,李憑借他的特殊“本事”當了十幾年的宰相。
提供自己的服務
公元前251年,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首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楚國,要求楚王和趙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平原君打算挑選20個聰明勇敢的人跟他去楚國。
有壹個叫毛遂的人向自薦說:“聽說妳要帶二十個人去楚國,現在還缺壹個人。請讓我來湊數。”平原君不熟悉毛遂,問道:“王先生在我門下多少年了?”“已經三年了。”“有能力的人就像錐子。當妳把它放進妳的口袋裏,妳可以立即看到錐子的尖端刺穿妳的口袋,然後出來。但是妳在這裏三年了,我從沒聽人誇過妳,說明妳壹無所有。所以妳不適合去,所以留下來。”“今天,我要請妳把我當錐子放進妳的口袋裏。如果妳早早把它放進口袋,那就不只是錐子尖會從口袋裏鉆出來了。我怕整個錐子都鉆出來。”毛遂回答道。所以平原君同意和他壹起去。
在路上,在與毛遂的交談中,同行的人逐漸意識到他是壹個偉大的人,每個人都欽佩他。最後,他說服楚王與平原君結盟,共同對抗秦國。
“誌願”這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後來被用來形容誌願做某項工作。
欺騙
宋代著名書畫家米芾酷愛收藏名家字畫。因此,他不惜使用欺騙手段來達到目的。平日裏,只要聽說有人有名人字畫,他就想盡辦法去借,說是供觀賞,其實是臨摹。他能臨摹出和字畫原作壹模壹樣的東西,以假亂真。然後,把復印件還給別人,留下原件。有時候,他甚至會把原件和復印件同時選給原主,而原主往往會上當,錯選了他的復印件。
有壹次,米芾在船上遇到蔡友,蔡友拿出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真跡,請他欣賞。米菲壹看就不肯放手,壹定要和蔡佑交換壹幅畫。蔡佑不同意,苦苦哀求,糾纏不休,最後以投河自殺相威脅。蔡佑別無選擇,只好同意交換。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當時的人把米菲這壹招叫做“出其不意”。
後來以“出其不意”比喻用卑鄙的欺詐手段占有他人的財產或權利。
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劉備多方打聽,得知諸葛亮才華出眾,住在襄陽城西二十裏的隆中,專程去隆中拜訪。第壹次,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到隆中臥龍崗,請諸葛亮出來幫他為國做事。這壹天,諸葛亮正巧出門,劉備只好失望而歸。不久,劉備、關羽、張飛冒著暴風雪第二次請諸葛亮出山。沒想到,諸葛亮又出去溜達了。張飛不願意再來了。諸葛亮不在家,就催他回去。劉備只好留下壹封信,表示對諸葛亮的欽佩,請他幫助自己挽救國家的危局。過了壹段時間,劉備吃素三天,再次邀請諸葛亮。這時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打擾他。他壹直站著,直到諸葛亮醒來,才坐下來互相交談。他們討論時局,分析形勢,設計如何奪取政權,統壹天下的方略。劉備大為折服,願意收諸葛亮為師,請他出山幫忙復興漢朝。
劉備三次親自催促諸葛亮,被稱為“三顧茅廬”。後來,這個成語用來表示真誠的邀請或許多特殊的訪問。
為孩子的教育選擇合適的環境
“三遷移教學”描述的是慈愛的母親希望孩子成才,選擇好的學習環境,好好教育孩子。
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3歲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孟母是壹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女人。為了把兒子培養成有用的人,她非常重視孟子的教育。
孟家附近有個墓地,送葬的隊伍經常經過他家門口。所以孟子經常模仿號兵和隊伍中婦女的叫聲,時不時地去墓地玩埋死人的把戲。孟母對兒子這樣玩很生氣,認為這樣沒有出息,不利於學習,就把家搬到了城裏。後來,孟母讓他讀讀《論語》,學學孔子。起初,孟子還能靜下心來讀書,但他的家在壹個繁華的城市,打鐵殺豬叫賣的聲音整天不絕於耳。他聽了又聽,學不下去了。孟母覺得住在這個地方很難集中精力學習,所以他又搬到了城市東部龔雪的對面。龔雪總是有很響的讀書聲,有壹種讀書的氛圍。孟子真的靜下心來讀書了。有時,他還會到龔雪去看看,看看學生們是如何讀書和跟隨老師練習禮儀的。他回家後,競爭對手也模仿它。不久,孟母派他到龔雪,系統地學習《詩經》和《尚書》,進步很快。後來,孟子終於成為繼孔子之後的著名儒家。
四面受敵
“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敵,陷於孤立無援的絕境。
公元前206年,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之間開始了為期五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彈藥耗盡,被漢軍包圍。這個時候項羽的部隊已經差不多全軍覆沒了,糧食也吃完了。而劉邦的軍隊在馬莊實力強大,糧草充足,數次包圍楚軍,項羽很難突破重圍。
為了徹底瓦解楚軍的鬥誌,劉邦讓漢軍唱楚歌,讓楚軍以為漢軍占領了楚國。壹天晚上,項羽聽到四面八方傳來楚國的歌聲,不禁心想:“漢軍已經完全占領楚國了嗎?”為什麽劉邦的軍隊裏有那麽多楚人?“他深感大勢已去,命人在營中擺酒,痛飲解憂。當夜,項羽率領800余騎兵,不顧壹切地突破重圍,南逃。最後身邊只有28個騎兵,後面還有幾千漢軍追趕。絕望的項羽拔劍自盡於烏江。
就像魚兒遊向姜太公無鉤無餌的釣線——睜大眼睛走進陷阱;做壹個心甘情願的受害者;心甘情願落入圈套
【隨侍釣魚,甘願上鉤】比喻心甘情願地落入圈套。
姓姜的鄉紳是幫助和毀掉生意的英雄。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他隱居在陜西渭水附近的壹個地方。那裏是周文王統治的地區,姜太公希望引起文王的註意並建立他的功績。
太公經常在溪邊釣魚。大部分人都是用魚鉤釣魚,魚鉤上掛著香餌,然後把它沈在水裏,引誘魚上鉤。但太公的鉤是直的,上面沒有餌,也不沈入水中,而且離水三尺。他壹邊把魚竿舉得高高的,壹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如果妳願意,就自己上鉤吧!”“有壹天,壹個柴夫來到溪邊,看見太公在水面上用直鉤釣魚,沒有餌。他對他說:“老頭,妳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壹條魚!太公舉起魚竿說:“實話告訴妳吧!我不想抓魚,但我想抓國王和侯爵!"
太公獨特的捕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周文王。周文王發現後,派了壹名士兵去叫他。但鄉紳不理兵士,只顧自己釣魚,自言自語道:“釣魚,釣魚,魚不上鉤,蝦來搗亂!”聽了士兵的報告後,周文王指派壹名官員去邀請鄉紳。但是,太公還是沒有回答。他壹邊釣魚壹邊說:“釣魚,釣魚,大魚不咬,小魚不惹事!" "周文王意識到這個漁夫壹定是個人才,應該親自邀請他。於是他吃素三天,洗了澡換了衣服,帶著豐厚的禮物,去聘太公。
後來,姜太公輔佐文王,富國建國,還幫助了文王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