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神舟二號、五號飛船系統總指揮袁家軍昨天在同濟大學出席中國科協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時透露了中國航天計劃的最新進展:神舟六號將於明年秋季發射,嫦娥壹號將於2007年繞月飛行,中國人有望在20年內實現“太空旅遊”。
作為神舟系列飛船系統總指揮,尤其是去年5438年6月+10月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神舟五號飛船系統總指揮袁家軍成為關註的焦點。當他昨天出現在同濟大學時,記者和中外科學家立即就神舟六號和中國的太空計劃對他進行了炮轟。
“神舟六號”——明年秋天發射
袁家軍昨天透露,“神舟六號”將於明年秋季發射,將搭載兩名宇航員飛行五天。從技術上講,載人航天本身,特別是與神舟五號相比,神舟六號的發射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中國神舟飛船的設計是基於三個人七天的能力。宇航員的數量對航天器的整個評估系統非常重要。航天員的熱負荷、呼吸的氧氣量、排出的二氧化碳量對系統影響很大。單獨飛行和兩人三人飛行最大的區別在於,需要在環控和生命保障系統方面進行嚴格的測試,這也是神六區別於神五的最大技術難點,其中環控和生命保障系統最為嚴格和苛刻。
袁家軍說,發展載人航天是壹項高風險的任務。神六飛船有600多個設備,8萬多個節點,65438+20萬個計算機芯片,70多萬套軟件,每壹個環節都需要抓,不能出任何意外,尤其是要防止各種意外。
袁家軍說,神六研制進展順利,將於明年秋季如期發射。“嫦娥壹號”——繼2007年載人繞月飛行成功後,中國的下壹個航天計劃是探月工程。根據國家總體發展戰略,我國探月計劃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是研制並發射中國第壹個月球探測器嫦娥壹號,對月球進行全球性、整體性、綜合性的探測。
袁家軍昨天說,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制造的中國第壹顆探月衛星嫦娥壹號目前正在按計劃研制。衛星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初樣星研制進展順利。對於嫦娥壹號,月球探測計劃的第壹階段,第壹階段的目標是在2007年繞月飛行。從目前情況來看,各項工作正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有序進行,方案階段接近尾聲,部分系統已進入工程階段。
“太空旅遊”——20年後的中國
今年6月,美國人伯特·魯坦的“太空壹號”成功進入太空。作為世界上第壹艘私人宇宙飛船,這次行動為他的公司帶來了約6.5438+00億美元。
針對“太空旅遊”引發的熱潮,袁家軍樂觀預測,中國人有望在20年內實現“太空旅遊”。
袁家軍說,航天技術商業化是航天事業發展的趨勢。美國私營企業研制的私人飛船Space1成功進入太空,是對航天技術商業化的有益探索。這次“太空旅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實際上,這次“太空旅遊”並不是真正的軌道飛行,而是亞軌道飛行。所謂“亞軌道”,是指航天器進入太空後,離開地球表面的大氣層,開始進入太空邊緣的壹種飛行狀態。在距離地面約100公裏處,由於速度和動力的原因,它趕不上真正的航天器,無法繞地球飛行。亞軌道飛行不是通常的環繞地球的國際軌道和太空漫遊,而是剛剛脫離大氣層進入太空邊緣的飛行。
與軌道飛行相比,亞軌道飛行在技術上更簡單,但它是載人航天商業運營的先例,是壹項非常有意義的創舉。
袁家軍表示,我國航天技術商業化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機制。隨著技術的發展,航天技術的商業化將對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載人航天國際商業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預計未來20年,太空旅遊的發展將越來越快,中國人也將有望在20年內實現“太空旅遊”。
袁家軍指出,“太空旅遊”的繁榮需要解決兩個問題,壹是降低成本,二是保證安全。目前,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研發工作主要集中在為國民經濟和國防服務上。但是,在不久的將來,空間技術肯定會廣泛應用於民用,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先進技術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