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川越月之。
拼音:chuān tíng yuè zhì
說明:意思是水不流了,山高了。比喻莊嚴肅穆。傳,原名“元”,因避而不敢改。
來源:《晉書——隱士引論》:“於慧解冰,川越月之,修樂之道,休無止境。”
例:即使是壯年讀書,期望也不小。清·錢《詩·思序》
用法:作賓語和定語;多用於比喻句。
2.三山五嶽。
拼音:sān shān wǔ yuè。
解釋:壹般指名山;也指所有地方。
來源:清——曹寅《舟中望惠山,舉酒修山》:“三山五嶽何事?”雲霧和汗水充滿了空氣。"
例:茅盾《我們的文壇》:“三山五嶽的豪傑,各領壹族壹派,出發作戰,決壹死戰。”
讀音:“悅”不能讀作“瑤”。
辨形:“月”,不能寫“月”。
成語造句:
1.站在5000米的山上,可以看到祖國的三山五嶽。
2.小華星期天去爬山,爬到山頂欣賞三山五嶽的美景。
3.眺望遠方:三山五嶽的美景點綴著妳美麗的臉龐。
4.小時候很羨慕嫦娥,住在月球上,可以看到三山五嶽。
5、北山衛、保定衛、川越嶽誌、郁忠郝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