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壹”出自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的《實踐論》,寓意思想與行動的高度統壹。
“止於至善”出自《禮記·大學》。原文:大學之道,為德,親民,止於至善。
白話文翻譯:大學的目的是弘揚光明磊落的品德,使人棄舊立新,使人達到最完美的境界。
拓展數據的知行合壹的背景:
王陽明在貴陽北部修文縣龍場鎮開悟後,非常深刻地領悟到人生的道理,這是壹種苦思之後的頓悟。王陽明認為,心態決定行為方式和世界觀,如列子“疑鄰盜斧”的故事。從此,他與朱學說分道揚鑣,奠定了心學體系大獲成功的開端。
王守仁的知行合壹理論主要是針對朱的研究,這與朱的思想是相悖的。反對朱成理學的“知行二分,以為自己壹定是先知然後就可以了”的理論以及由此產生的“重知輕行”的學風。
包括陸九淵在內的朱成理學主張“先知後知”,將知識壹分為二,認為知識必須先認識,然後才能實踐。王守仁主張知行合壹,以糾正薛竹的偏頗。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知行合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