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楚漢相爭期間,漢王和劉邦派韓信帶領壹些人和壹起攻打趙。趙王聽說後,就和陳郁、成安軍在井陘口集結,準備迎敵。趙王的參謀李左車提出了壹個建議:“井陘是壹個兩車不能並行的地方,沒有騎兵列隊的余地。漢軍的後勤部隊肯定在後面。吾若引兵取路,斷其輜重,不出十日,必敗矣。”這是壹個很好的計劃,但是王昭和陳郁沒有采納。韓信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同時暗暗佩服李左車的才能。因此,他懸賞捉拿他的女兒,並要求活捉李左車。不久,韓信打敗了趙。王召被俘,陳郁被殺,李左車被漢軍活捉。他被帶到韓信的帳下,韓信趕緊解開他,很客氣地問他:“我打算北攻燕國,東征齊國。我怎麽能成功?”起初,李佐軍不想多說話,他說:“我只是壹個戰敗的俘虜。我怎麽能談這種事呢?”韓信急忙說:“趙軍失敗是因為趙王不聽妳的計劃。如果他照妳說的做,我恐怕會成為妳的俘虜。今天真心想聽聽大家的看法。請不要拒絕。”李佐軍直言:“妳從關中出兵,東渡黃河,先滅魏,後滅趙,名揚四海。威震天——這是妳目前的優勢。然而,妳的士兵現在相當累了。如果急於攻燕,如果不能速戰速決,時間拖得久了,齊國也會有充分的準備。到時候,妳的軟肋必然會暴露出來。善於打仗的將軍,總是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利用對方的弱點。不如先在此休整兵力,壹面大舉進攻燕國,派壹個能言善辯的人帶著妳的信去見燕王,故意顯示壹下漢軍的實力,逼燕王投降,齊王就好對付了。”韓信聽了,連稱妙不可言。李左車謙虛地說:“我曾聽人說過:即使是智者也可能犯錯誤;傻子也可能給聰明人出主意。我的建議可能不盡如人意,供妳參考。”韓信采納了李佐軍的建議,取得了預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