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北江、東江都離萬裏不遠。它們順流而下,匯聚在廣州,使這座城市成為三江交匯、水網密布的地理奇觀。
然而,廣州的城市發展並沒有充分利用水資源。相比上海的黃浦江和倫敦的泰晤士河,廣州珠江兩岸的城市質量壹直不高。
早年開發的濱江東等沿江開發區域,容積率過高,出現大量屏風式建築,建築退讓距離過小,導致壹線江景資源被占用,無法共享。二沙島單純開發成豪宅區,珠江新城更多的是中軸線的概念,親水面小,不是真正的濱水CBD。
也就是說,整個廣州還沒有找到壹個像上海外灘、陸家嘴這樣的高品質濱水商務區,壹些濱水地區的開發水平並不高,甚至雜亂無章。
為了不辜負珠江之美,廣州市委十屆九次全會提出了“建設三條10 km珠江”的戰略,並於2017年專門出臺了《廣州建築景觀設計指南》。
這份文件提出,廣州要打造世界級的濱水天際線,壹線江景不得建屏風式建築,並與河流保持較大的退讓距離,形成“前低後高”的豐富空間層次。
從此,廣州扭轉了過去30年粗放發展的思路,珠江沿岸城市發展精益求精。能否建成世界級的濱水商務區,還要看這幾年的努力。
機會在哪裏?先看第二個CBD,尤其是有“廣州金絲雀碼頭”之稱的魚珠港。
近日,廣州市規劃部門公示了《城市維度規劃動態維護-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研究經費-廣州東部沿江開發帶(第二CBD)》采購合同,政府明確提出要借鑒倫敦金絲雀碼頭、橫濱未來城、上海北外灘的開發經驗,將第二CBD建設成為世界級的濱水開發區。
這意味著,魚珠港(第二個CBD的核心區)不僅僅是在說建設廣州金絲雀碼頭,而是正式列入政府計劃,需要聚集全市力量來建設的重點項目。
從這個意義上說,第二個CBD(魚珠港)有望與第壹個CBD(珠江新城)形成雙峰格局。前者是濱水CBD,後者是中軸線CBD。
換句話說,珠江新城在中軸線的建設上代表了廣州的世界級水平,而魚珠港在濱水CBD的設計上代表了廣州的世界級水平,彌補了廣州在這方面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