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在外”和“山在外”這兩個成語都是用來形容山西的,但壹個是曾經的古晉國,壹個是經過幾百年發展的山西。
“外有河山”是晉國當時所處的地理環境產生的成語。後來通過歷史演變成山西的地貌特征,描寫山西的外山和內陸河,或者說兩山交匯壹河的景象。
當時晉國的封地是“河汾以東百裏”,到了晉獻公則是“並州十七年,報國三十八年”。大小範圍包括西部河西,與秦接壤,北部翟,東部河內。山西臨汾、運城都是晉國中期的版圖,但是到了晉獻公,這部分豫冀已經大大擴張了。
這樣看來,晉國的地形就是現在山西的縮影,三面環山,壹面臨江。這樣,當時的晉國易守難攻,有很好的地理優勢作為天險。
這麽好的地理優勢,所以才會有這麽壹句話,“戰則勝諸侯。不贏,無傷大雅。”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妳贏得了戰爭,王子們就會投降。不贏的話,過了川千山就易守難攻了。沒什麽可失去的,也沒必要害怕。這是勸晉王去國外打仗。
現在山西的地理環境和當時的晉國差不多,所以被現代人稱為表裏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