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中國什麽時候有騎兵了?

中國什麽時候有騎兵了?

騎兵,顧名思義,就是在馬背上作戰的軍隊。其實實力在於它強大的機械動力和沖擊能力。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擁有騎兵的國家之壹。春秋以前,中國的作戰以戰車為主,步兵只起輔助作用。運兵車的數量成為軍事實力的象征,基本沒有騎兵。到了春秋時期,步兵開始興起,軍隊車步並重。少量騎兵混編在各國軍隊的戰車步兵中,只是微不足道的輔助力量。戰國時期,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戰術的多樣化以及與北方遊牧民族戰爭的需要,騎兵作為壹個獨立的兵種正式進入戰爭舞臺。所以我們的騎兵談要從戰國時期說起。

1.戰國:(包括秦朝)

當歷史進入戰國時期,戰爭已經從早些年戰車戰術的僵化的正面戰爭,轉變為更加靈活的作戰方式。騎兵作為壹個獨立的兵種出現。當時秦國、趙國等各大國都建立了騎兵部隊,都號稱“千車騎,萬馬騎”。軍隊的作戰逐漸從步騎轉變為騎乘。最大的變化是由趙首先做出的。趙地處北方,與婁煩、、匈奴等少數民族為鄰,深受其擾。然而,傳統的戰車步兵對靈活快速的胡人騎兵非常不利。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富國強兵和趙武靈王在國內進行了“胡夫騎射”改革。他宣稱“現在我要騎馬射殺胡夫來教導人民”,減少軍隊中的戰車,增加騎兵;要求將漢族傳統的寬袍大袖服裝改為胡人的緊身服裝,便於騎射。從此,騎兵在中原各國的地位逐漸提高,成為軍隊中的壹支主要力量。因為這支強大的騎兵,趙國在戰國末期成為了可以與秦國抗衡的強國。

戰國時期,大量騎兵用於作戰。趙以騎兵攻,建“略千裏之外”。李牧用壹萬多騎手配合戰車,破匈奴殲敵十余萬。秦國也因其優秀的騎兵而聞名。長平之戰,秦國將領以五千匹精馬白白斬斷了趙國軍隊,對長平40多萬趙國軍隊的全殲起到了關鍵作用。楚漢戰爭時,劉邦為了對抗項羽的騎兵,也曾起用秦國的統帥李泌和羅嘉為隊長訓練騎兵。韓信在與趙的戰鬥(即水陣背後的戰鬥)中,也曾以兩千輕騎襲敵大營。

戰國和秦朝的騎兵都配備了齊全的馬鞍,但是沒有馬鐙,對於馬背上的戰鬥非常不利。所以當時騎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戰鬥以騎射為主,有少量的青銅劍和戟。(劍劈的時候容易斷,主要是戟)而這個時候,壹種特殊的馬甲出現了。(保護戰馬的盔甲)從出土的兵馬俑可以看出,當時秦軍采用的是車、步、騎混合隊形。鞍馬俑主要手持弓,頭戴小帽,腰袖緊身,甲短靴短,服飾便於騎射。在這個時期,騎兵的使用也在戰爭藝術中被討論。《孫臏兵法》曾說“險大於騎”。

2.漢代:

進入漢朝,迎來了中國騎兵發展的黃金時代。由於與匈奴等遊牧民族作戰的需要,騎兵迅速壯大,軍事作戰由騎乘並重轉變為騎兵取代戰車,騎兵成為決定性力量。*?

說到漢代騎兵的發展,應該說塔爾坎,匈奴是北方遊牧民族,百姓都是能騎善射的。漢初匈奴已有30萬之眾,號稱“控弦人”,時刻威脅著漢朝北方。匈奴是典型的亞洲輕騎兵。作為遊牧民族,他們從小在馬背上長大,擅長騎射。他們有著出色的馬術和出色的射擊技術,只穿著輕型皮甲也非常靈活。韓的動搖曾在《論軍事》中說,匈奴有三大優勢是漢軍無法比擬的:壹是上下山到大阪,出入川流不息,中國車馬;二、險路累:且馳且射,中國騎也;三、風雨來襲,冷笑渴不困,中國之民及也。這也指出了騎兵相對於戰車的更大優勢。戰車只能在平原上發揮威力,騎兵也可以在狹窄的地形上作戰,比戰車更靈活。Q(Em

到了漢朝,為了改變對匈奴作戰的不利和被動局面,漢朝大力發展騎兵,到漢武帝時已經有十幾萬騎兵能夠主動進攻匈奴。與匈奴的戰鬥持續了幾十年,漢名將衛青、霍去病多次率領數萬騎兵,采用迂回包抄、深入敵後等戰術,攻破匈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9年,武帝與衛青、霍去病壹起進攻,各有五萬馬,士兵數十萬,戰馬十余萬。霍去病的部隊深入匈奴兩千多裏,在許山(在今蒙古)上破了敵人的封印,這是壹段佳話(英雄業績真是令人神往!)

這個時代的壹個重要成就是官馬制度的建立。為了對抗匈奴,發展騎兵,韓建立了餵馬制度。在韓文靜時期,頒布了“馬服令”,以免除服役的方式鼓勵人們養馬。在中央和地方設立專門的馬匹管理機構。中央政府任命了壹個仆人(即畢)來管理它,馬成在地方上負責。這些官員負責飼養軍用馬匹。從漢初到漢武帝,有40多萬匹穩定的馬。這壹制度保證了漢朝對抗匈奴時大量馬匹的消耗。

到了漢代,騎兵發展起來,成為軍隊的主要軍種,取代了戰車的地位。漢代兵種有輕騎兵和重騎兵。輕騎兵基本不攜帶武器,武器以弓箭為主。它裝備較短的戰馬,重騎兵裝備裝甲。武器為戟、矛、環刀等近戰武器,為前方配備高馬。隨著漢代冶煉技術的提高,出現了環柄長鐵刀,更適合即時作戰。它有著厚實的脊背和鋒利的刀刃,成為騎兵的重要武器。壹般來說,漢代騎兵的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弩)等。這壹時期,騎兵作為機動力量的戰術也得到了發展,漢軍在與匈奴的戰鬥中大量使用了長途奔襲和迂回包抄作戰。

3.三國·晉·南北朝:

這是壹個戰爭的時代,戰爭非常頻繁。特別是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大量進入中原,騎兵的使用達到了更高的高峰。所有交戰方(主要是北方)都大規模使用騎兵,騎兵成為戰場上最重要的兵種。中國的騎兵也發展到了重騎兵時代。

總的來說,北方的軍事實力強於南方,北方大多數國家都是少數民族政權。最初的部隊是騎兵,發展後步兵數量逐漸增多,但軍隊的主力仍然是騎兵,並有相當壹部分騎兵用於參戰。比如前秦的苻堅,用27萬騎兵南下;北魏吳泰入侵宋朝時,帶著60萬騎兵渡過淮河,直逼長江。梁、魏、之戰,魏軍有24萬騎兵,可以說這壹時期的騎兵作戰規模遠遠超過前代。

這壹時期的壹個重要發展是馬鐙的發明。中國最早的馬鐙出土於西晉。可以說馬鐙最晚出現在晉代。有人說馬鐙是歐洲人先發明的。)馬鐙可以說是劃時代的發明,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文明。軍事上,馬鐙的出現使騎兵更容易進行近距離作戰,有利於騎兵的長途行軍。(減少疲勞)可以更有效的發揮騎兵機動性好,沖擊力強的優勢。馬鐙在西方的發明導致了中世紀西方重騎兵和騎士的出現。(壹個大沒用的家夥)這壹時期的騎兵主要是重騎兵,當時的重騎兵都是身著鎧甲——甲騎裝備。防護好,對步兵沖擊大。當時重騎兵的防護力非常強。除了弓箭,騎兵武器壹直是東方騎兵的主要武器。)大量使用穿透力更好的騎兵長矛作為長兵器,即“雲”(也稱“矛+蕭”),戟逐漸被淘汰,成為禮儀性的裝飾。短刀也成為騎兵的標配武器。這壹時期的刀與前代的環首刀相比,刀身更寬,前尖後尖,更適合實戰。

4.隋唐五代:

在這壹時期,騎兵已經確立了它在軍隊中的地位。在這個時代,騎和踩同樣重要。雖然各國騎兵規模不如南北朝時期,但騎兵仍是壹支重要力量,受到極大關註。

唐朝是用武術建立的,唐太宗李世民本人就擅長使用騎兵。他著名的六匹馬被稱為昭陵六馬。因此,唐朝(尤其是初唐)也非常重視騎兵的建設。唐從建軍之初就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馬政,用於軍事。唐在邊疆設置了更多的牧戶,屬於仆役管理。5000個以上的牧羊人由上級主管監管,3000個由中級主管監管,3000個以下由下級主管監管,每年對每個牧羊人進行壹次考核。唐貞觀至林德四十年間,共籌官電機七十余萬,設八個作坊,四十八個監工,占地壹千多公頃。

這壹時期騎兵裝備和戰術發展不大,但也不像南北朝那樣重視重騎兵。雖然軍隊中仍有裝甲騎兵,但主要是輕騎兵。主要打騎兵,作為機動部隊的優勢,正面攻防比步兵更懶。

5.宋遼西夏金朝。

這壹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大量湧現,成為漢朝的威脅。這些少數民族軍隊的精英主要是騎兵,騎兵的發展也再次轉向高潮。

首先,宋朝在我國歷史上是壹個武功極低的朝代,因為唐末五代崛起的少數民族的西北產馬區基本失守,所以宋朝無論是在邊境買馬、換馬、(用料)還是興辦牧業都永遠無法滿足需要,所以壹直沒有壹支強大的騎兵。到了南宋,更是雪上加霜。就連殿前五分之壹的騎兵(也就是皇帝的皇軍)都沒有馬可用。(真可惜!)宋朝時,人們喜歡擺姿勢,所以騎兵大多排成陣。基本上是把騎兵安排在大規模步兵陣的周圍,配合或者掩護側翼。比如宋太宗的“平戎萬全陣”,就是把步兵主力和戰車結合起來,在中間布成密集的陣形,反騎後布置在前後左右,作為警戒和掩護。保衛敵軍騎兵。個人認為這和歐洲早年使用的騎兵類似,即以步兵方陣為主力,用騎兵鞏固兩翼。實際上,在這種陣型中,騎兵成為了步兵的輔助力量,核心步兵陣是用來克敵制勝的。h|E

北方先後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都具有較強的實力。騎兵是軍隊中的主力。遼金軍隊非常註重騎兵的機動作戰。壹般來說,軍隊中的正規士兵都配有幾匹戰馬。(遼軍壹個正規軍三匹馬。)這臺機器動力很強。比如遼宋幽州之戰,遼軍依靠當地平坦的地形和騎兵的機動力,接連擊敗曹彬和潘美。金兵武裝也善於野戰,史稱“這是金朝以來天下最強之事”。晉國著名的拐馬,在戰鬥中以軍隊為主兵,以拐馬為兩翼突擊,在平原上與宋軍作戰有很大優勢。

這個時代的騎兵以北方少數民族騎兵為主,他們的主要武器是弓箭、馬刀和狼牙棒等特種武器。(金人似乎很喜歡這種武器。當時有句民謠:有金的武功我有嶽元帥;它有拐子馬,我有麻刀;它有權杖,我有王冠。)這時候騎兵開始輕裝上陣,穿著少量的盔甲,獲得了更多的力量。但各國仍有重甲部隊,如西夏的騎兵“夏萍鐵騎”(其步兵被稱為“橫山步跋”),以戰鬥力強著稱。

6.蒙古時代:

在這個時代,蒙古騎兵成為敵人眼中恐怖的象征,蒙古人將騎兵戰術推向了冷兵器時代的巔峰。騎兵的長途奔襲、迂回包抄等優勢被發揮到了極致。

蒙古人實行百戶千戶制,全民皆兵,軍官世襲。他們“上馬備戰,下馬聚牧。”他們戰時自帶武器裝備外出,和平時期是普通牧民。為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蒙古人經常通過大規模的狩獵來鍛煉軍隊,並且從小就專門訓練孩子騎馬射箭。此外,還有成吉思汗、木華黎、蘇蔔泰、拖雷等優秀的戰術家。蒙古人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征服了前所未有的廣闊領土。東有宋、金、西夏全軍覆沒,西有花剌子模大敗,征服俄羅斯草原,擊潰西方聯軍,壹直打到多瑙河。(要不是蒙古可汗,他早就死了!還不知道打電話去哪!)

蒙古軍隊前期基本是騎兵,後期的野戰部隊是騎兵。蒙古騎兵擁有超強的機械力量。壹個士兵往往有六匹以上的戰馬,可以輪換使用,往往壹天可以前進近百公裏。蒙古騎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多年騎射的蒙古人能拉強弓。蒙古人的弓由木頭和骨頭混合制成,穿透力強,射程遠。能在高速機動中準確射擊的蒙古人(甚至在撤退時開槍還擊)能在短期戰爭前給敵人巨大的傷害。因為蒙古人經常自帶武器,除了箭和馬刀,士兵還會帶上自己喜歡的武器如矛、錘、套索(用於套馬,也可以在戰場上套人。)等等。盔甲方面,蒙古人以皮甲為主,質輕而堅固。雖然不如裝甲裝甲,但卻為它贏得了更多的力量。蒙古馬也值得壹提。蒙古馬雖然比阿拉伯馬小,雅利安馬又快又高,但蒙古馬適應性強,耐粗飼,易增重,壽命長。他們非常適合長途行軍和沒有後勤支援的戰鬥。這些馬到處都能找到食物,在草原地形上壹天能行軍50到100公裏,所以壹年四季都可以用。而且重要的是蒙古馬的母馬在飼養期可以產奶三四百斤,成為長期在外作戰、沒有後勤保障的蒙古部隊的重要食物來源。蒙古人是遊牧民族,他們的民族生長在壹個又苦又冷的地方,對惡劣天氣的忍耐力很強,對物質要求不高,戰鬥力與壹般農耕民族不可同日而語。只是要求他們去壹個濕熱的地方是不夠的。例如在東南亞的雨林中。)

7.明清及以後:

明清以後,火器蓬勃發展。隨著專門的火器部隊和火炮的出現,騎兵的地位逐漸下降。明朝以來,很少有騎兵作為主要戰略力量,我就不多說了。

明代騎兵主要配合其他兵種作戰,並配有火器。(騎鐵?)名將戚繼光設車營,是壹種步騎並騎的方式。這壹策略在明代孫承宗的《車英寇答》中得到進壹步的研究。還發展了第壹次用火器轟擊(火力準備?)其次是騎兵攻擊步兵後續戰術。(喜歡拿破侖時代的戰術?)

到了清朝,清朝以為是弓馬立國。建國時,女真和蒙古騎兵都是傳統騎兵,沒有什麽發展。再加上不重視火器,以至於中國最後落到了被列強隨意欺淩的下場。那時候是火器時代,騎兵的地位更低。直到出現了機槍和戰壕組成的陣地戰,基本失去了在軍事上的地位,逐漸退出軍事舞臺。只是隨著它的繼承者——裝甲機械化部隊的出現,騎兵才成為壹種歷史,只在壹些禮儀場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