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完全否認這句話是錯的。如今隨著電視的深入普及,壹方面推廣普通話,另壹方面也推廣壹種流行文化。
1.
陷進電視劇裏的人,就像中了毒壹樣。他們吃飯的時候眼睛盯著電視,所以吃到壹半就沒胃口了。原本雄心勃勃的CPA計劃被放棄了隨便播壹部好看的電視劇,第二天他們還要談壹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們喝了個電視,壹夜沒休息。可想而知,第二天就毀了。
我以前的室友金丹是個狂熱的電視迷。按他的說法,電視劇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好像很高大上。
回去的時候每天忙東忙西,看書。至於他,他只是演壹部電視劇,壹旦上了床,世界就完全隔絕了。有時候聽到他爽朗的笑聲,有時候聽到他對電視劇裏人物的謾罵。他就像電視劇裏的透明角色。隨著劇情的發展,他的情緒略有波動。
金蛋看電視劇,有個特點就是電腦從不關機。要麽,電視劇熬夜到淩晨4點或者天亮,直接上班,要麽,就是看著看著睡著了,電視劇還在通宵播放,有時候晚上上廁所,聽著金蛋房裏有人說話,以為晚上金蛋房裏有人來了,挺嚇人的。
壹天晚上,我聽到有人在金蛋房裏說話,“快把她放了,我要把她當人質...別過來,妳們都是騙子,我不會相信妳們的,把錢扔過來就是了……”突然中間穿插了壹句方言,“@ # $%&”我嚇了壹身冷汗,聲音含混不清。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無奈之下,我跑進廚房,拿起壹把菜刀,踹了金蛋的門。結果場面尷尬。金蛋和女朋友OOXX在壹起,電腦還開著。這部電視劇壹直在播放。我趕緊拉上門走了。剛才那壹幕真的很尷尬。唉!
從此以後,無論金蛋房裏傳來什麽聲音,我都以為是電視機壹直開著。
電視劇畢竟是商業產品,所以很多時候編劇會寫劇本來迎合觀眾的口味,和純文學作品有很大區別。電視劇裏演繹的很多人和事,都是現實中我們內心缺失的部分,所以正是那些粉絲想要的。
2.
我也喜歡看電視劇。記得之前最瘋狂的時候,壹年看100多部電視劇,而且是不快進的那種。
互聯網電視推出後,看電視劇不再像以前那樣,邊看廣告邊等電視劇。可以打開喜歡的電視劇,壹直看最新壹集,沒有任何廣告。互聯網電視的電視劇供應量巨大,妳可能永遠看不完。
後來還是沒有戒掉電視劇,但是有節制。
之前好朋友結婚,第二天需要幫忙做很多事情。第壹天晚上看電視劇太晚,直接導致到了吃飯的時間。朋友雖然沒說什麽,但我心裏卻感到無比愧疚。因為這件事,兩個人的關系壹度冷淡,是我的愛好造成的。
很長壹段時間,因為沈浸在劇裏,看了壹些劇之後,心裏突然空落落的,像是精神被抽空的感覺。連續兩天精神不太好,就找新劇安慰空虛。時間長了,就用各種方式影響了我的心情。
之後覺得為了虛無縹緲的東西失去友誼不值得。畢竟我是真人。看劇有時候是壹種逃避現實的心理,對我沒有好處。於是我開始控制自己的電視劇習慣。
有人可能會說,控制電視劇不等於控制。畢竟看完壹集,下壹集就直接給妳切換了,甚至電視劇主題曲都給妳剪掉了。妳這種追劇的好奇心怎麽可能控制得住?
我說,還是靠意誌。畢竟妳要搞清楚現階段對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麽。看劇不能幫妳實現最迫切的成長,也不能改變妳現階段的要求。過度的看劇只會讓妳得過且過。想想別人在同齡人中的受歡迎程度,自然會有點磨刀霍霍轉電視的感覺。比如妳已經告訴別人妳想看多少本書,多少篇文章。壹旦食言,自然會有壹點點迷茫。
現在,我有時會看,但因為每天都有讀書寫作計劃,所以只允許自己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劇。其他時候,除非完成了壹天的主要任務,否則我只能看著他們。哪怕是好看的劇,壹旦到了學習的時間,我也會義無反顧的離開。相信每壹個熱愛戲劇的人都明白分離的感覺。
3.
電視劇能帶給人壹種快感,讓人感到壹種滿足感,而壹本書則是作者靈魂的傾註,讀者的喜怒哀樂可能沒有考慮進去,但作者傾註的東西絕對是自我認知價值很高的。我相信絕大多數作者寫書是因為自己智慧的升華,為出書而出書的人也只是少數。
現在,愛戲劇的人比愛書的人多。我能理解戲劇是活潑的,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和想象。在閱讀的時候,妳需要充分發揮大腦的聯想,在腦海中設計壹個場景。有了場景,妳就被領著往前走。這個場景就是妳對讀者心情的理解。當然,壹千個讀者眼裏有壹千個哈姆雷特,這就是閱讀的陌生感。
書中有顏如玉,書中有金屋藏嬌。據說財富和美貌只有在獲得名望之後才能獲得。如今,讀書的意義更加深刻。讀書不僅可以改變命運,也是陶冶心靈的優雅方式,更是輸入輸出之間最強大的素材來源。
午後的黃昏,壹杯咖啡,壹段輕音樂,壹本書,是那麽的愜意和無憂無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