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處理習慣用語

處理習慣用語

買賣雙方達成交易。

達成協議

同意並接受…的條款...

這筆交易是以這種非正式的方式達成的。

交易金額,基本解釋

交易金額(AMO)是表示證券每日交易金額的數據。該指標沒有計算公式,需要設置三條均線,參數分別為M1=6,M2=12,M3=24。

詳細說明

簡介

交易金額(AMO)是表示證券每日交易金額的數據。

比如同樣是654.38+0000億的交易金額,654.38+0000和3000的交易就不是壹個級別的。股市的漲跌不完全取決於資金,但沒有資金是絕對不行的。目前及未來很長壹段時間,以滬市為例,交易金額與市場的關系大致劃分為6543.8+000億,6543.8+000億以下沒有市場。

成交金額能維持在6543.8+000億以上,可以判斷為強勢,上漲是主基調,這也是本博壹直關註成交金額會不會萎縮到6543.8+000億以下的原因。只要維持6543.8+000億的水平,行情就永遠不會結束,就會有博弈。

成交金額在1500以下,行情強勢但難攻。有市場但很難有大市場。150-2000億是上攻需求,而且比較健康,持續時間長,比較紮實。2000億以上的市場會走得很強,但是多方消耗太大,卻撐不了多久。2500多億肯定是虧1200,得不償失,是壹輪漲勢結束的標誌。

應用規則

1,成交金額大,代表交易火爆,可以定義為熱門股。

2.底部上漲點有較大的成交金額,代表攻擊量。

3.頭部區域有較大的交易金額,代表出貨量。

4.觀察交易金額的變化比觀察交易次數更有意義,因為交易次數並不能反映股價漲跌後實際應該花費的金額。

信號特征

1,樣本時間區間:1998 1至2003年5月,交易金額與市場強弱成正比,弱市以交易金額的經驗值來判斷。兩市底部日均成交額絕對值基本維持在40億-90億之間。日均成交90億-10億是弱市,90億以下是非常弱市。1998、2002年連續三個月以上,日均成交在90億以下。這兩年市場處於非常疲軟的狀態,基本沒有太多的投資機會。因此,投資者可以根據日均成交金額的變化及其變化的長短來判斷市場的強弱,堅決避免在熊市中入市。

2.根據日均成交額低於90億的時間來判斷市場的底部。如果兩市日均成交額連續三個月以上低於90億,市場相對底部基本可以確認,反彈迫在眉睫。交易金額在90億以下的時間越長,市場底部的可靠性就越強,未來市場的反彈幅度就越大。

日均成交額在90億以下的時間段分別為:1998.2-1998.3、1998.7-1998.8、1998.12-1999.4。持續時間最長的是1998.12-1999.4和2002.8-2002.12,都是五個月。相應的,大盤指數也創出新低,進入底部確認區,隨後大盤強勢反彈。比如1999,兩市成交額連續5個月徘徊在90億以下,上證綜指在1999 5月17日觸及1047.83低點,隨後走出轟轟烈烈的“5.19”行情,行情在33個交易日。同樣,2002年8月至2002年6月5438+2月,兩市成交額連續5個月徘徊在90億以下。上證綜指在2003年6月6日觸及1311.69低點,隨後走出以大盤藍籌股為代表的反彈,4月65438。

3.股指底部反彈的高度和反彈的持續時間取決於能否維持巨大的成交金額。從表1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特點:如果兩市日均成交額從10億以下增加到15億-200億,就會出現短期反彈,中級上漲行情需要200億以上的成交額,資金供給必須是可持續的。如果沒有持續的資金供應,壹旦成交量萎縮,就預示著反彈行情的結束。例如,2002年3月和6月的成交額分別為222.55億和203.53億。4月和7月分別大幅下降至654.38+036.66億和654.38+036.35億,反彈戛然而止。

4.牛市中日均成交金額的數據特征。從表1的分析可以得出,成交金額必須達到400億以上,才能完成50%以上的上漲行情,連續6個月以上的牛市,成交金額必須保持在200億以上。(這裏的“交易金額”是壹個月內的日均交易金額,而不是某個交易日或幾個交易日的交易金額。——作者註)例如,從表1可以看出,當年6月1999“5 19”的市場日均成交量為407億,但由於1999的成交量只有6月和7月才200多億,所以另壹方面,在2000年的大牛市中,當年2月的日均成交量為507億 而且和往年最大的不同是,2000年10-8月的日均成交額保持在200億以上,這才是大牛市持續壹年的真正原因。

5.利用年初的成交量特征,尋找大牛市的線索。從表1可以觀察到,中國股市日均成交金額數據呈現倒“U”型周期性變化的特征:即年初和年末成交金額萎縮,3-6月日均成交金額逐漸擴大至高點;與之相對應的是,除非是全年的大牛市(如2000點),否則年初和年末市場指數基本處於低點,高點多集中在6月這壹敏感月份。這反映了中國股市“資本驅動型市場”的特征。我們觀察了2000年6月的日均成交額,這是壹個“大牛市”,發現其存在以下異常:1)成交額比上年2月高出2倍以上;2)年初成交額突破200億,達到中期行情的成交額水平;3)隨後幾個月的成交額繼續放大,保持在200億以上。所以可以把以上三個特征作為我們判斷大牛市的參考,並應用到我們的投資實踐中。

6、根據交易金額的經驗值結合股指的走勢實現成功逃離。前面講了市場需要反彈甚至反轉的交易量的數量級。比如6543.8+05億元是短期反彈,200億元可以推動中級上行行情,大牛市需要400億元。我們可以把交易金額是否有效跌破這些數量級作為我們選擇離場觀望的依據之壹。考慮到投資的穩健性,建議投資者可以結合股指的走勢(股指經過壹段時間的中級行情上漲超過20%),以20日的平均成交額是否跌破200億作為減倉或觀望的信號指標。根據該指數,投資者可分別投資於65438+7月初、0999、2000年8月25日、11 10月、14 6月、2006 5438+0 2002年3月。

市場趨勢

如果換手率指標有助於分析個股的交易情況,那麽對市場運行情況的分析就可以依靠成交量的指標。由於小盤股換手率達到10%以上的警戒水平,而大盤股換手率達到20%以上,因此計算整個市場的換手率不具有代表性。另外,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冷熱盤會出現明顯的分化。這樣,在判斷整體市場運行格局時,就需要借助成交金額來分析。

但單純分析某個交易日的成交金額,往往沒有參考意義。比如上證指數5月9日、5月28日、5月30日的成交額都是差不多的水平,但5月9日是中途上漲階段,5月28日是接近頂部的上漲階段,5月30日是觸及頂部後的下跌階段。因此,通過分析單日交易金額,很難對未來的走勢做出清晰客觀的判斷。那麽,如何理解“天價地高價”這句股市諺語呢?

歷史上“天價大量”的市場慣例從未被顛覆。2003-2005年滬深股市日均成交額顯示,2003年月均成交額最高是在3月份,4月份達到高點。2004年月均日成交量最高的月份是2月份,當月最高點與4月份非常接近。2005年8月和9月的日均成交量是當年的最高水平。年內峰值雖然出現在2月份,但處於下降階段,下半年處於上升階段,8、9月份在1200點形成下半年年內峰值。可以看出,在上升階段,單月日均成交金額與年內持平或相近。另外,從2003年到2005年,我們可以得出單月日均成交額在200億元以上為預警水平。

此外,下跌階段單月日均成交量處於地量水平,也預示著底部的形成。比如2003年8月、9月、6月連續三個月日均成交額不足654.38+000億元,6月形成全年最低點654.38+065.438+00,6月最低點654.38+00也接近全年最低點。2004年全年最低點形成於65438+2月,而單月日均成交額跌破100億元的只有8月和65438+2月,9月最低點接近全年最低點。2005年6月,大盤跌破1000點,形成超級大底。同年5月,日均成交額達到當年最低水平。可見,土地數量和土地價格定理也是非常有效的。但在成交量形成後的下壹個月形成底部的概率較大。另外,從2003年到2005年,我們可以得出的預警水平是單月日均成交額在100億元以下。

但隨著股改的考慮和後續限售股的解凍,二級市場流通市值快速增加,二級市場的財富效應吸引了大量新增資金入市,使得往年總結的壹些規律需要調整。從2006年到2007年5月,原本200億元的頂部預警設定已經失效,而在市場創出新高的過程中,6543.8億元的底部預警設定也已經失效。但這並不否定“天價大塊地,地價大塊地”的做法,只是具體數值需要調整。比如2006年8月的日均成交量創下當年下半年的最低水平,而該月的股指則形成了當年下半年的最低點。

月均成交金額的提高有助於判斷市場的走勢。當然,任何指數都不是萬能的。在某些情況下,它也會失敗。需要用其他指標來分析判斷,提高判斷的準確性。由於單月日均成交金額是以單月為時間單位的,雖然單個交易日的扭曲作用減弱,但只能判斷中長期趨勢,對於做短線投資的朋友作用不大。另外,實際結果表明,有時候底部可能在地量出現的第二個月形成,所以實際操作中會有壹定的延遲效應。普通投資者很難獲得單月日均成交額的數據,但證監會網站會披露滬深股市上個月的日均成交額和過去的歷史數據。妳不妨試試。

卷,基本解釋

成交量是指壹個時間單位內的交易數量。壹般情況下,成交量大、價格上漲的股票往往更好。成交量持續低迷時,壹般出現在熊市或股票盤整階段,市場並不活躍。成交量是判斷股票走勢的重要依據,是分析主力行為的重要依據。

詳細說明

交易量的不同概念

成交量是供求關系的壹種表現。當供不應求時,人們就會爭相購買,成交量自然會增加。反之,供大於求,市場冷清,買氣稀缺,交易量必然萎縮。而將人群數字化,就是交易量。廣義的成交額包括成交股數、成交金額和換手率;狹義上也是最常用的壹種,僅指交易的股票數量。

周轉率的應用

壹般來說,突破頸線位和強壓力位需要放量進攻,即上漲必須與成交量相協調;但是當它向下突破或者向下的時候,不需要成交量的配合,天天跌,直到再次放量,說明有新的資金進場反彈或者抄底。漲價和降價叫量價配合,否則就是量價不匹配。

雖然數量是價格的第壹位,但並不意味著量決定壹切。在價格、數量、時間、空間四要素中,價格是最基本的出發點。沒有價格,其他要素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交量可以用價格來判斷,但永遠不會決定價格的變化。

成交量在k線上的應用

1.價格隨著交易量的增加而上漲,這是市場的正常特征。這種量價關系的增長預示著股價會繼續上漲。

2.股價下跌,跌破股價形態、趨勢線、均線。同時,較大的成交量是股價將深度下跌的信號,強調趨勢的反轉。

3.股價隨著慢慢增加的交易量逐漸上漲,逐漸的趨勢突然變成垂直上漲的爆發性行情。交易量劇增,股價爆炸。然後,成交量大幅萎縮,股價大幅下跌,說明漲勢已到盡頭,有可能出現轉機。

4.音量適中。經過前期的持續低迷,個股成交量呈現出持續的溫和放量格局,壹般證明有強勢資金介入。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可以立即介入。底部出現適量的股票後,股價會隨著成交量上漲,成交量萎縮時股價會適當調整。當它持續壹段時間後,股價的上漲會逐漸加快。

5.巨量突然釋放。可能有多種情況。如果經過很長壹段時間後股價上漲,通常說明多空分歧加大,強大的資金開始派發,市場將很難繼續上漲。但深跌後的巨量壹般是空方力量的最後壹次集中釋放,後代進壹步深跌的可能性很小,反彈或反轉的時間近在咫尺。如果股市整體下跌,個股逆勢放量,會在市場喊空的時候造成非常搶眼的效果。這樣的股票往往維持不了多久,然後加速下跌。

6.交易量也有模式。當成交量形成弧形底,股價也形成弧形底時,往往預示著股市上漲的機會會更大。

用移動平均線看交易量

1,5日均線在上方,10日均線在下方,5日均線自上而下構建,與10日均線交叉,5日平均成交量與10日平均成交量趨於壹致,大致相當。

2.5日成交量均線和10日成交量均線趨近交叉的當天,k線為陽線,對應的日成交量為正成交量。

3.5日成交量均線和10日成交量均線接近交點的前壹天,k線為陽線,對應的日成交量為正成交量。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個日成交量小於接近交叉點的日成交量。

4.5日成交量均線和10日成交量均線逼近第二天交叉,k線為陰線,對應的日成交量為負值。

5.出現在橫盤整理的末期和大幅上漲的前夕。

6.k線往往對應著莊家的震倉和洗盤過程。

7.當第五天的平均交易量與第十天的平均交易量趨於壹致時,允許10%以內的正負誤差,兩者越接近越好。

8.遵守格蘭維爾移動平均線的四個買入規則之壹。

9.如果在成交量組合出現的同時或之後的壹兩個交易日內,有匹配的k線組合,股價上漲的可能性較大。

交易量的五種形式

因為市場是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成交量相對容易造假,控盤主力往往利用壹般散戶對技術分析的壹知半解,在各種指標上做文章,但成交量仍然是最客觀的因素之壹。

1,市場分歧促成交易。

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能達成,單買單賣是絕對不可能達成交易的。交易必然是有人看空後市,有人看漲後市,產生巨大分歧,各取所需,然後交易就完成了。

2.收縮

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其清淡,多數人認同後期的市場走勢。有兩種情況:壹是市場參與者對後市非常看空,導致只有壹個人賣,沒有人買,所以成交量大幅萎縮;第二,市場人士對後市非常樂觀。只有人買,沒有人賣,所以大幅縮水。縮量壹般發生在趨勢中間,大家都認同後市的走勢。遇到這種情況,要堅決出局,縮量到壹定程度,開始放量的時候再買入。同樣,遇漲縮漲,堅決買入等待獲利,相當於弱勢,有巨量釋放時再賣出。

3.大量

放量壹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的轉折點,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市的分歧逐漸加大。當有人堅定看空後市,有人堅定看好後市的時候,有人把錢拋出去了,有人在大舉吸納。相比縮量,放量有很多虛假成分,所以主控團隊用手中的籌碼敲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只要把主力的意圖分析透徹,就可以反制。

4.堆體積

主力想拉升的時候,往往把成交量做得很漂亮。在過去的幾天或幾周內,交易量被慢慢放大,價格被慢慢推高。近期的k線圖上,成交量已經形成了壹個土丘狀的形態。越漂亮越有可能產生大市場。反之,高位的樁,說明主力已經不玩了,正在大規模出貨。

5.數量不規則性的放大和縮小。

這種情況壹般是在沒有突然受益或者大局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姚莊的所作所為,在風平浪靜的時候突然釋放了巨量的歷史,然後就沒有了余音。總體而言,弱勢博彩公司吸引了市場對出貨量的關註。

交易量的註意事項

1.股市資金的運動是股價變化的本質,成交量的分析極其重要。以上應用規則只是簡要的分析方法,重點是參考量價關系的分析技巧。

2.目前股票軟件透露的“買入”和“賣出”都是實時買賣單。成交後計入成交量,不成交不能計入成交量。所以買和賣的總和與成交量無關。但是股票軟件裏透露的“外盤”和“內盤”確實是成交量加起來之後的。

營業額,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