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孟子》裏說“仁者無敵”是什麽意思?
意思是:有仁之人,天下無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個成語出自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孟子,他用它來開玩笑說魏國的君主梁是壹個仁慈的君主。但從梁的表現來看,恐怕連他的十分之壹都做不到。在孟子心中,早就有壹個“仁者無敵”的候選人,那就是孔子。孔子的祖先原是殷商的壹個皇族,是殷商末代皇帝周的弟弟。殷商王朝被西周滅亡後,其祖先所居住的殷商王室被安置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形成了壹個叫宋國的諸侯國。在西周的統治秩序下,宋國並不是帶著亡國的屈辱而存在的,而是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家也很興盛,人才輩出,逐漸形成了謙遜低調、仁厚善良的家風。到了春秋時期,宋國局勢開始混亂,內憂外患。後來在壹次政變中,孔家在意外的麻煩中被殺,很多人被殺。後人僥幸逃到魯,開始在異國他鄉生活。盡管生活艱辛,但他的母親給了孔子良好的教育,使他學到了很多知識,培養了他高尚的人格和道德。但當時的魯國,憑借著種種國泰民安的好政策,逐漸把精力轉向了學術上,並開始創辦私塾招收學生。這時,民本思想開始萌芽,其中之壹就是“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仁”,它的基本精神是人與人之間,如家庭、鄰裏、君臣、國與國之間,都要善待。由此,孔子提出了人類歷史的壹個理想終極目標——大同,即沒有爭鬥,人人都是善良的和諧世界。唉,當時天下戰亂,各國君主都是虎狼之徒,忙著互相吞並。這只是暫時的障礙,“仁”的力量是隨著歷史的演進而逐漸放大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這個理論,後來它成為封建王朝的主流政治理論。最相信這個理論的家庭是孔子家。孔子死後,這個家族壹直不忘傳承家學和“仁”的精神。陳光起義反秦暴政,孔子的後人孔子毅然帶領弟子下山,前往參加,希望在推翻殘暴的秦朝後,建立壹個實行“仁政”的王朝。可惜起義最後失敗了,孔子卻沒有逃跑,而是和起義軍壹起死了,“自殺了”。_自西漢以來,孔子家族興盛。其興盛的原因,不僅在於封建王朝以統治為目的大力弘揚孔子學說,也在於孔子的後人對家學家風的傳承,造就了許多品德高尚、才華出眾的人。歷經千百年的變遷,孔家始終不朽,被譽為“天下第壹家”。來源:科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