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詞
基本解釋和詳細解釋
形容壹個人過於自信,完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非常固執。
貶義
楚楚
《左傳·弓玄十二年》:“剛愎自用,無情無義;不願意用生命。”
例句
老王太固執了,根本不聽別人的意見。
近似反義詞
同義詞
走自己的路,堅持自己的觀點,做自己的事,自以為是,固執己見。
反義詞
虛心的話,多聽聽建議和忠告,多向別人學習。
普通法規
公元前597年春天(春秋時期),楚國入侵鄭國,牽著羊赤條條地去見求饒,博得了楚王的同情。那年夏天,晉國出兵救鄭。晉軍南下,到了黃河邊,聽說鄭和楚國講和了。晉軍統帥荀想退兵,提出等楚軍回國後,再出兵討伐鄭,懲辦漢奸。荀的副手首先表示反對,認為這是“不好的”,並說:“晉國之所以能稱霸諸侯,是因為軍隊勇猛,文臣武將盡力而為。現在少了壹個諸侯(指鄭背叛金,親楚),不奮勇當先,也不能說盡了力。有壹個不進攻的敵人是不勇敢的。如果因為我們而失去霸權,那還不如去死。”冼琨也說:“遇到強敵,引軍出征,撤退不是君子之氣;做軍隊的統帥,不是君子,只有妳能做到,我做不到。”於是,他率領部隊渡過黃河,繼續前進。荀林甫部將根據這壹情況,分析進退得失,最終壹致勸說荀林甫領兵渡江。楚軍想北上,黃河飲馬回國。楚王聽說晉軍過了河,就想撤軍回國。他的寵臣吳申要打,妳的官名孫帥則不想打,說:“去年打陳,今年攻鄭,又不是不打。妳贏不了這場戰鬥。妳的肉夠吳申吃嗎?吳申說:“如果妳這次贏了,就說明妳孫帥沒戰略;如果打不過,我的肉就在金軍手裏了。我還能吃嗎?"殷把車反旗時,吳申對楚王說:"金現在初入政壇,不能很好地執行命令;“他的副手先是任性,拒不服從命令;他們的三個指揮官(指中央軍、上軍和下軍的領導人)想統壹行動,但很難做到。即使他們想服從命令,也沒有統壹的上級。妳聽誰的?此戰,金軍必敗。”楚莊王別無選擇,只好命令靈隱調轉戰車向北,駐紮在關帝等候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