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和與興趣有關的成語
成語是表達壹個整體意義,作為壹個語言單位使用的短小定型的成語。比如埋伏、挑燈夜戰、打釘子、扣帽子、灌米湯、挑擔子、剃頭、撈稻草、露屁股、高唱黑帽、半瓶醋、苦行僧過河死,天知道成語能不能表達壹個完整的意思,換句話說,它的意思不是幾個成分的字面意思的簡單相加,而是通過字面意思的引申(主要是比喻)總結出壹個新的意思。比如“挖墻腳”其實並不代表“挖墻腳”,而是比喻拆平臺;“壹窩蜂”其實不是指“壹群蜜蜂”,而是形容許多人同時在說話或行動。再比如“跑龍套”,就是在別人手下做不重要的事,“夜以繼日地跑”,就是勞動或工作沒日沒夜地不停。成語是不能像普通短語壹樣自由組合的定型短語。比如“rip-off”就不能說是“.”“秋風”不能說是“春風”;“馬後炮”不能說成“馬後炮”不管三七二十壹”不能說成是“不管四、七、二、八”。成語和成語壹樣,都是千篇壹律的套話,這就是他們的* * *本性。但兩者在結構形式、來源、表意手段、色彩等方面仍有很大差異。壹、從結構形式上看,有三點不同:壹是成語、慣用語的結構形式有差異。比如“竊竊私語”“開後門”“信口開河”“走過場”“戴高帽子”“吹喇叭”“放空炮”“蕩草”是有的,但不多,比如“打馬虎眼”“空心餃子”。超過五個音節的就更少了。1981年)做了如下統計。詞典* * *收錄成語3559個,四字成語3345個,占總數的94%,占絕對優勢。其次,成語和慣用語在組合成分之間的語法結構關系上是不壹樣的。以三字結構為主體的成語主要是述賓結構。其次是中國式的結構,如“萬金/石油”、“絆腳石/石頭”、“鐵/飯碗”;主謂結構(像“鳥獸/散”)和聯合結構(像“假/大/空”)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