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上的書是壹個成語,來源於的《晉書·宇易傳》。
Shelf(擱架:存放器皿的高架)原意是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架子上。拋棄或忽視。動補結構,帶有貶義;壹般在句子中做謂語、賓語、定語。
成語出處:淩軒《於今易傳》:“今輩宜束之高閣,待天下太平,再議之。”後人由此典故衍生出“束之高閣”這個成語。
成語故事:
東晉的時候,有壹個叫宇易的將軍,他是東晉老將郁亮的弟弟。郁亮死後,代替哥哥鎮守武昌,被任命為荊州刺史。掌管江、荊、泗、雍、梁、夷六國的軍事,軍政上足智多謀,嚴於律己,以收復北方為己任。
當時東晉有兩個名人。壹個叫杜娃的人是西晉名臣杜預的孫子。美麗的外表,溫柔的氣質。大書法家王羲之稱贊他“膚若凝,目若畫,神仙也是人。”另壹個叫殷浩的人喜歡讀《老子》和《易》,擅長談論玄理。兩人都紅了壹陣子。
成語寓意:
事實證明,宇易選擇不重用杜娃和殷浩是正確的。“我勸上帝重新站起來,不拘壹格地降人才”。古代詩人龔自珍的吶喊,震撼人心。作為壹個將軍,在選拔任用人才的時候,壹定要把重點放在有能力、能體現在成果上的人身上,哪怕沒有更高的學歷,也要重用。
而那些只拿著高學歷還念念不忘吹噓的人,卻沒有能力和成就,沒必要在他們身上浪費精力。同時,要堅決“擱置”壹些作用不大的人或事,不能壹味抱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心態,這樣不僅對自己沒有好處,還會成為自己的拖累。
把它束之高閣,置之不理:
“擱置”和“忽略”的意思差不多,都有擱置和忽略的意思。不同的是,“擱置”重在不用,“忽略”重在無視;“擱置”的對象是事物,可以是具體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忽略”的對象是事物。其次,它們的用法也不同。
介詞短語“把……”常用作“擱置”前的狀語,介詞短語“對……”和“對……”常用作“忽略”前的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