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如泰山是中國成語。拼音是wěn rú tài shān,意思是穩如泰山。可謂穩如泰山,不可動搖,也可以形容人在緊急情況下的冷靜態度。
穩如泰山出自韓梅成《寫吳王》:“為所欲為易,背泰山易。”
穩如泰山這個詞第三次引自李晴如真的《鏡花緣》。:“吳侯很得意自己的地位高,又能勇敢的對抗吳的兄弟們。”
穩如泰山的代名詞:堅如磐石,壹動不動。
穩如泰山的反義詞:搖搖欲墜,惶恐不安。
造句穩如泰山。
1.然而,有壹點沒有改變:美聯儲的貨幣基礎仍然穩如泰山。
2.另壹方面,非雲穩如泰山,淡泊自若,所以妳知道雲菲的修養遠在郝雲之上,靈武境內的強者也不是妳現在能比的。如果突破到真武疆域後期,或許可以戰勝並斬殺。
3.聖壇底座為方形,四周為山形圖案,寓意聖壇穩如泰山,也有“本土”、“國泰民安”之意。
4.土墻和火苗壹個接壹個地撞上去,卻紋絲不動,就像海岸上豎立了千年的礁石,穩如泰山,被風浪打了也沒關系。
5.大壩擋住了河流的風浪,穩穩地立在咆哮的黃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