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比喻顛倒事物的重要性,壹般在句子中作謂語、賓語、定語。本末倒置是壹個成語,源於宋珠熙對呂伯公的回答:昨日之疑,本末之疾,智者已先悟其失。後人根據這個典故引申出“本末倒置”這個成語。
梁青·啟超《中國議會制私論三》:如果是這樣,會危及國家統壹的基礎,何樂而不為?
現代曲波《林元》壹二:妳詳而不凝,妳簡而不明。本末倒置,批評妳還不甘心?胡說八道。
很少有學校本末倒置,價值觀出現偏差。為人才培養打基礎被視為基礎教育的第壹甚至唯壹功能,學生的全面發展被視為第二功能。
成語寓意
現代社會的各種誘惑對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這些眼花繚亂的東西讓他們的眼睛離開了書本,身體離開了學校,註意力離開了學業,從而毀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停下了腳步,做出撿芝麻丟西瓜這樣的蠢事。
沒有知識,他們的人生將永遠站在低處,永遠不會理解高處的美景。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本末倒置涉及到壹個人的認知混亂和判斷失誤。放大局部和細節問題,不計輕重,最容易造成思維失衡。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