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麽?

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麽?

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經典故事之壹。他告訴人們要學會孝順和尊敬老人,不要自私。孔融讓梨是壹個眾所周知的傳統美德故事。許多父母用這個故事來教育他們年幼的孩子要謙虛。

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不同的人對很多問題的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下是美國《孔融讓梨》故事反饋!

千百年來,“孔融李讓梨”作為壹個德育故事廣為流傳,成為許多父母教導孩子禮貌和謙遜的典範。但是美國孩子會對這個故事有什麽反應呢?以下是老師在美國壹所中文學校的中文課上講完這個故事後的討論記錄——這些孩子的年齡範圍是8-12歲。

老師: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四歲就能背很多詩和賦,回答起來很有禮貌,很有技巧。據說有壹天父親的朋友送來壹盤梨子,父親讓孔融和哥哥們分著吃。孔融給自己選了個最小的梨,其余的按輩分順序分給了兄弟們。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梨,大的應該給哥哥們吃。”父親聽後贊許地問:“為什麽弟弟比妳小,梨卻比妳大?”孔融說:“因為哥哥比我小,我應該讓他去。”對此妳怎麽看?

學生:爸爸的朋友為什麽帶梨到孔融家?

老師:作為禮物。

學生:如果是禮物,那壹定是好梨。為什麽明顯有大有小?不能和平時壹樣大嗎?

老師:…

學生:既然梨有大有小,為什麽爸爸要四歲的孔融分呢?如果他們不公平呢?被分開的梨還會再回來嗎?

老師:...

學生:為什麽要給大家?誰想吃就自己去拿,不是嗎?

老師:那可能不公平。

學生:但是孔融這樣分不壹定公平。所有兄弟都要按照孔融的喜好去拿梨,選擇權被剝奪了。得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碰巧不喜歡梨。

老師:妳說得對。這個故事實際上是基於每個人都喜歡梨的假設。

學生:孔融為什麽對弟弟和弟弟適用不壹致、絕對相反的標準?他沒有固定的原則嗎?

老師:他表現得很謙虛。

學生:他只能表現出謙卑,給自己最小的。他為什麽不給其他兄弟壹個表現謙遜的機會?

老師:妳覺得孔融怎麽樣?

學生:我不喜歡孔融。他對別人不公平,剝奪了其他兄弟選擇和表現的機會。

學生:我認為孔融不誠實。

老師:為什麽?

學生:有點矛盾。孔融可能因為不愛吃梨,給了自己壹個最小的,但如果不愛吃梨,就應該說出來。巧妙地編壹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很虛偽。另壹方面,如果他喜歡梨卻把大的都給了別人,那也是口是心非,要勇於承認自己喜歡的。

學生:我也不喜歡孔融的爸爸。

老師:為什麽?

學生:他不負責任,讓四歲無行為能力的孔融分梨。此外,他沒有是非感。孔融分梨的行為主觀武斷,卻得到了父親的稱贊。

老師:...

學生:這個故事不好。扭曲自己想要贏得贊美的欲望,是壹種不健康的心理行為。

老師:如果妳是孔融,妳會怎麽做?

學生:把梨放在桌子上,誰吃誰拿。

看,這是多麽大的差別啊!所以很多事情,作為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對事物有自己獨立的看法和見解。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可能不壹樣。壹方面要堅持自己獨立的想法,另壹方面要努力做到最大程度的求同存異,這是壹種認真負責的人生態度,而不是隨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