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坐在墊子上的習慣用語。

坐在墊子上的習慣用語。

席地而坐,中國成語,拼音是xí dí rü ò,壹般指席地而坐。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古代人把座位鋪在地上,以為是坐著的。出自《舊五代史·李傳》。

座椅:鋪裝座椅;席子:在地上鋪壹張席子。古人在地上鋪上席子等物作為座椅。後指坐在地上。

舊五代史?《李傳》:“但朝廷的軍隊和群眾都是沒有紀律的。做飯的時候,他們經常席地而坐。”

座位:座位。古人把席子鋪在地上作為座位。後來也指隨意坐在當場。出自五代李的事跡。李(856-924),本名宋,深州博野(今河北蠡縣)人。唐末為博野軍士卒,移為校尉。因參與鎮壓黃巢起義,升任神策軍司令。朱美謀反也是護帝有功,賜姓李,名,字,並升武定、鳳翔為使。

當唐昭宗成為關中最強大的藩鎮時,他被封為齊王。兩次領兵入長安,燒宮闕(曲靈闕),擄掠壹空。光復年(901),朱全忠領兵入關,毛針劫持昭宗至鳳翔與朱全忠對峙,屢戰屢敗。侯亮建立後,其勢力逐漸衰落,但仍沿用唐朝的國號,稱為齊王。後唐建立後,向李投降。歷史表明,他對軍隊的指揮沒有壹定的紀律。想吃可以去廚房,經常席地而坐。裏外的管家也叫他司空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