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副武裝,準備戰鬥。
攜帶裝有子彈的槍/步槍
槍林彈雨――猛烈的炮火
真槍實彈
拼音:bǐ qiāng zhǐ dàn
說明:拿筆當槍,拿紙當子彈。指用文字作為戰鬥的武器。
來源:鄒韜奮抗戰以來的“筆亂”:“現在很流行的壹個術語,把筆和書報稱為“筆、槍、紙、子彈”。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文人的工具。
拼音:chí?qiāng?shí?丹
解釋:持有:持有。鋼槍在手,上膛。形容武裝到牙齒,準備戰鬥。
來源:鄒韜奮《抗戰後的筆亂》:“我們的門...而且後門有幾個荷槍實彈的武裝同誌把守。”
用法:作謂語和定語;用於士兵等。
拼音:hè?qiāng?shí?丹
說明:荷蘭:進位。帶著壹把上了膛的槍。形容武裝到牙齒,準備戰鬥。
來源:楊沫《青春之歌》第七章:“正急的道路、街道,忽然布滿荷槍實彈的武裝哨所。”?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高度戒備。
拼音:qiāng?林?丹?yǔ
說明:槍軸如林,子彈如雨。形容戰鬥激烈。
來源:清代101歲高僧《胡天錄》第二卷:“兵士去捉,不知虎穴在何處。後來他們得知某姓在空房子裏,就見了面,燒了。槍林彈雨中,老虎被打死了。”?
用法:作賓語和定語;形容戰鬥激烈。
拼音:zhēn qiāng shdàn
說明:戰場上使用的武器彈藥。更像實戰。
來源:?淩克《阿英文選》序:“雖然真槍實彈和紙上硝煙有區別,但也要用鮮活的生命去戰鬥。”
用法:作賓語和定語;多用於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