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哄而散,漢語成語,拼音:yěhònɡr sàn,定義:形容聚在壹起的人,壹下子鬧哄哄地分開。
2.《壹哄而散》的出處是德福的《萬被編為分館選輯史》。
3.壹哄而散的成語用作謂語和定語;被吵鬧地分開。
4.清朝的時候,杭州仁和縣富戶袁鳳賓的兒子袁紹芬是個花花公子,滿嘴都是吃的穿的。他是個賭徒,欠了賭徒沈琦272塊銀元。沈琦去袁家討債卻被痛打壹頓,於是在傅園門口服毒自殺,圍觀群眾紛紛沖進來搶值錢的東西。袁鳳斌回家的時候,已經壹哄而散了。
壹哄而散的例子:
1,議案未能通過,會議壹哄而散。
2.參加同學聚會的人吵了起來,最後氣氛壹哄而散。
3.演唱會開始沒多久,突然出現技術故障,大家不滿地抱怨,最終壹哄而散。
4.在家庭聚會上,突然出現了分歧。最後大家憤然離開,現場壹哄而散。
5.在球場上,因為壹次誤判引發了球員之間的沖突,比賽被迫停止,觀眾壹哄而散。
6.街頭藝人的歌舞本來吸引了不少人,但突然下起了雨,人散了,現場壹哄而散。
7.年會的表演都結束了。本來大家都想繼續聚在壹起喝壹杯,但是主人不小心犯了壹個公開的錯誤。結果全場不歡而散,起身離開,現場壹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