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Huījīyī。
解釋:就是隱瞞病情,不願意治療。比喻因害怕批評而隱藏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引用:宋代周敦頤《周子通書·國》:“今人已有之,不足為規。比如他們保病避醫,寧願毀身不開悟。”
現在犯了錯誤不接受別人建議的人,就像對醫生隱瞞自己的病情,寧願自我毀滅也不願醒悟。
引用:魯迅《桀驁亭雜文終》:“患水腫,恐疾而醫。希望別人糊塗,誤以為他肥胖。”
例子:在工作中,怕病怕醫的人往往會把問題搞得更糟。
擴展數據
寓言《扁鵲治病》選自戰國末期思想家韓非所著《韓非玉子老》。這篇文章講述了蔡桓公的故事,他害怕醫療,最終生病並死於身體疼痛。
作者在說明真相和敘述的過程中,贊揚了扁鵲的理智,鞭撻了蔡桓公的固執和愚蠢,用簡單的語言傳達出來,沒有復雜繁瑣的文字。
本文以桓侯病情發展為主線,結構流暢緊湊,跌宕起伏,逐步推進說理。作者運用三層技巧,通過描述扁鵲的反復規勸來深化主題。
此外,扁鵲的反復勸說與桓公的冷漠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毫不掩飾地刻畫了人物的不同特點:扁鵲兢兢業業,技藝超群,而桓公傲慢刻板。
作者旨在提醒人們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懂得以小見大,防患於未然,不要怕醫。
百度百科-扁鵲遇上蔡桓公
百度百科-禁忌疾病與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