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制壹斤十六兩,半斤八兩,彼此相同,可比(貶義多)。
例子
1,史明乃庵《水滸傳》第107回:“人見他兩技,兩者相差無幾,衣冠相似。”
2、宋佚名《張協壹號》戲二十八:“二斤半八兩,各家回家不怨。”
成語結構組合成語
成語“差不多壹樣重”和“勢均力敵”都是指“不分高低,彼此相等”。然而,重點是在描述的同等水平上;“勢均力敵”重在描寫實力相當,主要用來形容敵我力量相當。
擴展數據
秦始皇統壹六國後,由於數百年的諸侯國分裂,各諸侯國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和度量衡。秦始皇統壹後,發現全國度量衡不統壹,導致居民生活極為不便。於是秦始皇頒布聖旨,小篆作為全國統壹文字。
車輛上兩輪間距改為六尺,馬車硬幣統壹。這就是著名的“語言相同的書,軌道相同的車”。當然,真正執行的是李斯。他成功地制定了硬幣和長度的標準,但他對重量沒有概念。他實在想不出多少兩作為壹斤會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
秦始皇也想了很久,覺得輕重要求公平,於是指示:“天下公平”,這是壹個標準,但沒有確切的數字。為了避免日後在實踐中被指責出問題,李斯決定以“天下公”二字的筆畫數為標準,於是決定壹斤等於十六兩。
當然,這壹斤等於十六兩。如果以筆畫為標準,那肯定是很草率的,李四也做不到。但《小傳》之前和現在的寫法是有區別的。後人用現在的筆畫來定義秦代小篆的筆畫只是牽強附會。
百度百科-半斤八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