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②如何看待“成語濫用很普遍”的問題

②如何看待“成語濫用很普遍”的問題

1成語的使用不是壹成不變的,會根據需要發展變化,成語、諺語、詩詞等也是如此。人們往往在使用中根據需要發展變化,巧妙運用,達到獨特的表達效果。這種轉化是修辭學中的壹種修辭格,叫仿擬,就是模仿已有的現成語言形式,創造出新的語言形式。利用仿擬構成詞語、句子,往往有仿擬(即諧音)、仿擬、仿擬、嵌套相似等幾種類型,其中諧音用例最多。諧音相似利用已有的眾所周知的詞語和成語的影響,經過戲仿,以聲音接近或聲音相似所帶來的親近感,創造出壹種含義深刻、妙語連珠的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使新作及其影響被驚喜地廣泛傳播。

2.如果戲仿不夠成功,很容易給人壹種牽強附會,拖拖拉拉,甚至感情不和的感覺。這種戲仿往往被認為是對成語的濫用,達不到作者表達特殊意義的目的,甚至可能引起人們的反感。

3.拙劣的仿擬成語肯定不利於語言健康。不管用的對不對,首先,已經是程度過度了。另外,媒體對成語的濫用,影響特別惡劣。因為媒體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最重要、最基本的語言文字,在引領和傳播規範語言文字。媒體的影響會使其中使用的語言對社會語言生活的影響加倍。媒體語言應用規範,宣傳效果好,惠及廣大受眾;不然觀眾就吃虧了。

4.仿成語是成語魅力的體現。漢語成語來源於中國歷史、名人故事、寓言傳說、古代原句、諺語、俗語等。,言簡意賅,深刻傳神。

5.過度而笨拙的戲仿,反映了壹種浮躁的文化心態。這種文化心態的形成與信息時代和讀圖時代有壹定的關系。人們享受快餐文化,很難集中精力閱讀,甚至難以理解,簡單機械的模仿成為普遍的心理狀態。這種心態存在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的使用只是表現形式之壹。

6.這種文化心態和社會心理的形成,與我國人民的語文素養密切相關。不讀書,語文素養不會太高。所以,為了避免模仿成語,甚至鬧出笑話,需要進壹步提高國民的語文素養,讓大家靜下心來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