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石壕官》,原句是:活下來的人茍且偷生,死人早就不在了!後來說逝者已矣,生者如是。用白話文來說,就是逝者已矣,生者要堅強好好活著,讓逝者在天堂安息。
《李世豪》是壹部傑出的現實主義敘事詩,它講述了官員們為征兵而夜間到石昊村抓人,甚至年老體弱的婦女也被抓去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員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達了對安史之亂中人民所受苦難的深切同情。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759年春,唐肅宗甘源二年,時年48歲的杜甫從左世義被貶至化州四公參軍。他離開洛陽,途經新安、潼關、石昊,夜宿,到了他所經過的化州,那裏的百姓苦不堪言,給詩人造成了強烈的情感震撼。
當時唐朝集中郭子儀等九次騎二十萬,自稱六十萬,將安清緒圍在鄴城。由於戰事吃緊,唐朝到處招兵買馬補充兵力。此時杜甫正從新安縣西行,住在石昊村,遇到深夜抓人的官兵,於是記錄下所見所聞,寫下這首不朽的詩篇。這首詩描繪了官員的殘暴,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他們帶來的深重災難和他們自己的痛苦感受。
文章以“耳聞目睹”為線索,按時間順序壹步步深入,從黃昏到漫漫長夜——黎明,從投宿開始,到告別結束,從警員夜間抓人到尾隨老婦;從老人翻墻逃走,事後又溜回來;從詩人黃昏住宿到黎明告別,整個故事有開頭,有發展,有高潮,有結局,情節完整,相當緊張。
詩的開頭和結尾都是敘事,中間有對話,動人的人物多達五六個。詩人巧妙地借老婦之口講述了她家的悲慘遭遇。詩人的敘述和老婦人的質樸言語處處呼應,緊密相連,層次十分分明。